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在中國800多萬家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佔了85%的份額。並且有評論説,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中最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部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的非公有制經濟逐步由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發展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可以説,對於民營經濟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理論研究的不斷突破,使民營經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在稍後的演播室中,我們請來了兩位嘉賓,一位是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先生,另一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認行劉迎秋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的相關報道。
浙江省溫州市副市長 吳敏一:現在溫州民營經濟可以説是起了主體性的力量,在我們的工業當中,它已經佔了99%的份額,在GDP當中佔了80%,在整個稅收當中也佔了80%。所以從這三個數據當中,你可以看出來民營經濟不僅在溫州,不是説是一部分,實際上已經是起了主體性的、主導性的力量。
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佈的一項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1年底,中國私營企業已達202萬戶,從業人員和註冊資金同期相比也有大幅度增長,該報告稱,中國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得益於各級政府積極優化投資環境,制定了相應的鼓勵措施和辦法,東南沿海的浙江省是民營經濟發展最早最快的地方之一,談到民營企業的比重不斷增大,當地的人們有個很形象的説法,民營經濟從三足鼎立到半壁江山,最後是五分天下有其四,這説明民營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也在加大,記者前去採訪的溫州市,街道兩旁琳瑯滿目的商品大多是溫州人自産自銷,每個品牌都聯絡著一個生産基地,民營經濟的發展非常繁榮。
浙江省溫州市副市長 吳敏一:現在溫州民營經濟可以説是起了主體性的力量,在我們的工業當中,它已經佔了99%的份額,在GDP當中佔了80%,在整個稅收當中也佔了80%,所以從這三個數字當中你可以看出,民營經濟不僅在溫州不是説一部分,實際上已經是起了主體性的、主導性的作用。
民營企業的創業者大都是普通民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發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而完成點狀經濟到塊狀經濟的轉變,有評論説,溫州的民營經濟有靈活的機制和政府的支持,就像一顆種子,有適宜的土壤和良好的氣候,自然能夠成長壯大起來。
記者:溫州是中國發展民營經濟最早的地方之一,早在70年代,一些精明的溫州人就利用各地物資的差價幹起了貨物貿易,而一些有手藝的溫州人則乾脆開起了家庭作坊,服裝、鞋業、眼鏡、打火機和低壓電氣是溫州的五大支柱産業,這些早年前面是店舖、後面是工廠的小作坊,經過20多年發展,如今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規模。
德力西集團位於距溫州不遠的柳市鎮,是一家以低壓電氣為主導産品的民營企業,從車間流水線上的生産到會議室裏氣氛熱烈的討論,都讓記者感受到一份忙碌,集團總裁胡成中説,忙碌的不僅是這裡德力西下屬的70多家企業、600多家銷售公司以及在美國的投資中心,德國的研發中心和香港的貿易中心都在忙而有序地工作著,談到企業發展,胡總説一組數字最有説服力。
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胡成中:作為我們德力西從創辦的開始,1984年,那時候産值利潤只有1萬元人民幣,投資原來只有5萬元人民幣。從5萬元的資本到現在的23個億,從原來1萬元的産值,現在是62個億,從原來的8個員工,到現在是1萬多個員工。每年的稅收都在大幅度地遞增。
響應國家鼓勵中國有優勢的企業走出國門,德力西集團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同時,決策層認為,雄厚的科技實力是發展先進生産力的重要前提,經國家人事部批准,德力西在電氣行業中率先成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使技術創新進入了新的發展里程。
德力西集團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李奎:德力西的科研水平應當説在我們電氣行業裏面還是比較領先的,由於電氣是一個傳統的産業,我們德力西在這幾年也抓些科技的,特別是我們胡董提出來,就是要抓研發和抓銷售這兩點,其中研發就是專對我們科技,建立博士後工作站,實際上也就體現了重視科技的思想。
在溫州,民營企業豐裕的民間資金,也大量地應用在水利、交通、電力、通訊等城市建設項目上,溫州市政府所作的十五規劃中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十五期間計劃安排投資1800億元,其中800億是政府通過市場化運作組成基礎設施投入,1000億是利用民間資金髮展經濟,政府將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幫助。
中共浙江省樂清市委書記 陳棉權:民營經濟的發展,對推動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應該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外地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提供了一條路子。作為我們市委、市政府在發展民營經濟過程當中,就支持、鼓勵、幫助,給他們的發展創造比較良好的發展環境。
當前,中國的民營企業在經濟規模擴大的同時,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也在推進,企業規範化程度不斷提高,同時,隨著研究領域對民營經濟關注程度的加深,專家們對民營企業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更多指導性意見。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 李興山:我認為民營經濟也好,個體私人經濟也好,從根本上體現了我們經濟的發展,要以民為本。所以在浙江調查以後,我提了叫民本經濟的概念。我這個民本經濟的意思,就是我們國家應該認識到,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麼?那就是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所以我認為經濟的發展應該以民為本,也就是説使老百姓成為發展的基本源泉、基本動力。
專家指出,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市場國際化,民營企業的跨國經營擁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也只有經得起國際市場競爭的考驗,才能享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益處。
記者:民營企業在發展之初就發揮著吸納剩餘勞動力,解決市場缺短的作用,經過改革開放後20多年的發展,民營企業更是成為中國增加就業崗位的重要途徑,和加快城鎮化建設,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隨著國家對民營企業發展給予的支持和鼓勵,比如調整銀行貸款結構,重點扶持中小企業,以及幫助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等等,民營企業的發展將會具有更強的生機與活力。《中國報道》記者索鏈在溫州綜合報道。
主持人: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圍繞三個代表和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現在我們開始採訪李君如副校長和劉迎秋主任,李校長,我們知道中國共産黨是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那就意味著黨的各項政策、方針的制定和各項工作都要符合生産力發展的規律,我們應該怎麼樣去理解生産力發展的規律呢?
李:生産力能夠發展起來,它最根本的是什麼呢?就是它能夠把勞動者和勞動對象、勞動資料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小的投入能夠得到最大的産出。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可以説它是符合規律的。所以如果要説是先進生産力它的發展規律是什麼,我説科學技術推動下面,能夠使勞動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調動起來,能夠得到最大的效益,這樣的規律就應該是屬於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規律,當然這個説法也是一種比較樸實的、膚淺的理解或者解讀。
劉:人的積極性能夠在這種結合中發揮出來,把這種客觀的東西,那種能力、那種潛能,讓它釋放出來,我們要代表的就是這種生産力的這種方向。
李:如果説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你共産黨就有先進性。
主持人:劉主任,您一直在研究著民營經濟的發展,剛才李校長也談到了在生産力發展的規律中,科技推動生産力的發展,科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您怎麼看待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科技對生産力的影響?
劉:到目前為止我民營科技企業它的産值已經過億元人民幣了,它納稅也接近300億元人民幣,它就業的人數也有相當一個比重了,規模是具備一定規模了,他們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應該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我們黨要貫徹三個代表的思想,要發展生産力,推進生産力發展,我們推進什麼呢?其中有一塊就是推進這種科技型企業的發展,科技型企業裏邊有民營企業也有公有企業,我們對民營企業這一塊要推進它,推進它的原因很多了,因為什麼呢,民營企業這種形式就非常好,我們一般講民營企業這種形式它産權是獨立的,它經營的機動性、靈活性、創新的這種衝動,和這種像過河的卒子一樣,它往前走,它不回頭,這種東西大概都是一般的非民營企業所不能比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説科技型的這種企業,或者説以民營經濟為基礎的這種科技型的企業發展,應該是相當有推動作用的,對中國的生産力發展。
主持人:李校長,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就是説如果我們要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結合民營經濟發展,把科技這一塊用進去的話,就應該在制定方針和政策的時候,應該把這個推進民營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
李:這個經濟的優勢在哪呢?就是説老百姓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作出靈敏的判斷,然後把自己的一種人力、物力、財力有機地組合起來,投入到經濟運作當中去,來滿足市場、造福社會,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是它的優越性,這個優越性在發展科技當中確實有它的特殊的優越性,一個就是市場瞬息萬變,它靈敏地把握,科技它是由從知識不多、知識甚多這個發展過程,有一定的風險,這個風險老百姓自己的把握、自己的承擔,對國家來講是非常有利的,所以這種情況下面,作為民營的科技企業在這20多年改革開放過程中,特別近十年裏面蓬勃地發展起來不是偶然的事情,所以我們科技部它對這塊經濟就稱為民營科技企業或者民營高科技企業,老百姓經濟有它自己的優勢,在發展科技之中,高風險、高效益的産業過程當中,民營它可以發揮它的積極的作用,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確實是應該在我們科技發展戰略當中,要重視民營科技這一塊,民營科技企業在先進生産力發展當中的作用,我們不能低估,而且應該鼓勵它,支持它,引導它,健康向前發展。
主持人:劉主任,現在可以説中國的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您怎麼評價現在中國的民營經濟的生産力水平?
劉:民營經濟剛才講了,它的構成很複雜,我們一般現在做統計的時候主要還是做兩塊統計,(一塊)就是私營企業,另一塊就是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到2000年我們全國是150萬家,資産大概是8000多億,就業是2000多萬人,這是一塊,還一塊就是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它是3100多萬,兩塊加起來我們總的就業人數是1.3億,大體上相當於公有部門就業的總量,如果再往前發展,民營企業就分成幾塊了,剛才講的科技型民營企業它這種創新能力比較大的原因是有兩條,就是剛才李校長講的,一個就是人,我們這個科技型的人都是些人才、精英,第二個就是它的方式,它的方式是民營,民營是一種方式,是一種産權形式,是一種組織形式,再一個就是政府政策的支持,給它設立這樣的園區也好,不設立也好,但是政府支持,這樣它能創新,但是如果讓一般地民營企業,比方説一般它沒有這麼高的這麼多精英在一起的這種企業,它只能做一般性的、服務性的生意,産業或者是一般性的這種生産,而且我們知道實際上我們民營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問題也比較多的,就在這種資本生産過渡的這種時期的時候,我們需要對它再推一把,再發展一步,它再上一個臺階,否則的話我們國內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它就在一個低水平上來發展,它對整個經濟來講這種推動作用還是打折扣的。
李:實際上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我們政府要扶持鼓勵是很大的,一般的我們的高新技術現在都有叫孵化器,這個孵化器實際上是政府給予一定的條件和優惠,讓你現在這個條件下你做,你做成功以後離開這個孵化器,老母雞孵雞蛋,小雞出來之後,你能夠獨立自主生存了,你自己再做,這之前在孵化器裏面,這實際上是一個體現什麼,就體現了代表先進生産力發展,的要求然後再鼓勵支持的政策,很重要的政策,如果沒這個孵化器,要靠民營經濟自生自滅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
主持人:李校長,江澤民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對新世紀中國各階層進行了透徹的分析,第一次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一部分,您覺得民營企業家他們社會地位的確定,對於民營經濟的發展會起到什麼促進作用?
李:我們講解放生産力,解放生産力很重要的就是把人這種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解放出來,這個解放出來才有大量的物質的生産才能解放出來,所以這種情況,就是政治影響很大,政治影響大就是這部分人士,他本來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能更好地團結在我們黨的周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去奮鬥,除了政治影響上,經濟影響是什麼呢,就是剛才講的,把這種生産力解放出來,把人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解放出來,這對於我們的現代化事業發展非常有利。我感到它的政治影響和經濟意義都應該看到,總體來講就是既有利於增加黨的凝聚力,又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
主持人:觀眾朋友,圍繞三個代表和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我們正在採訪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先生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的主任劉迎秋先生,廣告之後我們將接著談,歡迎繼續收看。
主持人:劉主任,剛才我們前邊都談到了,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比較靈活的,而且是具有活力的,您覺得民營經濟它的靈活性到底體現在哪?它為什麼具有活力?
劉:民營經濟就是它能夠産生或者發展,首先應該説它是由我國的生産力發展水平和生産力結構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溫州,溫州這地方在60年代民營經濟就有所發展,這種現象我們把它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象來看的時候,回過頭來審視它的時候,它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種客觀的,它為什麼能發展呢?現在溫州人在世界上據説就是説到法國有法國的溫州村,到英國到歐洲有很多的溫州村,在北京還有溫州村,到處有溫州人,這個現象不是一個溫州人現象,它是一個社會現象,社會經濟現象,是生産力發展現象,是生産方式演變現象,因此這個東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民營經濟這種生産方式它是一種什麼現象呢?我考慮大概有這麼幾點,第一點就是它這個産權,他是用自己的錢為自己的幹事,來謀求自身的發展,他自己想的東西就是我怎麼樣把我自己的錢用好去發展。第二個民營經濟的規模都是從小開始的,這種小剛才李校長講了,小就有小的好處,小就能夠比較敏感地感受市場的信號,小就能夠比較靈活地改變自己這种經營的方位和方向,小就可以使自己能夠迅速地擴張,在找到一個方向迅速地擴張,這個對於民營經濟的發展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還一個就是它在觀念上、在理念上也很清楚,他沒有什麼非得上班、非得下班怎麼樣,作為民營企業,他考慮的是日夜不斷地去創新,去謀求發展,他知道他每天只要一停下來,不能夠創新,不能夠選擇好的這種形勢、好的方向、好的市場,他就不能發展,那就意味著他可能失敗,這對他來講是最大的風險,還一個他所有的活動都是做成本和收益的比較的,它是對稱的,就是説民營經濟它能夠發展,能夠獲益,是因為他投入了,他必須獲益,他必須獲益他必須投,他必須投他必講究投的質量,如果投的質量不好,他不能獲益,這就意味著他也是失敗的,所以這種對稱對他來講每時每刻也在做著約束和要求,就在這種情況下,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它就必然表現出一種發展的動力、活力、不回頭的這種能力。
李:其實這個活力的源泉,你講它靈活,它為什麼具有活力,其實概括起來第一點它能夠優化生産要素和資源的配置,我們為什麼選擇搞市場經濟呢,這種體制呢,就是市場經濟在社會化生産過程中,能夠把各種生産要素跟資源配置起來,而且優化,市場經濟這個優越性民營經濟最能夠直接地體現出來。因為民營經濟它在社會分工過程當中,在社會化生産當中,它是自主經營的,因為市場經濟它從産生就是這樣,一個是分工,一個是不同的所有制,民營經濟就具備了這些基本的要素,所以它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所以能夠有活力,市場經濟就是對於競爭來講,所有的人一視同仁的,如果是你國有經濟失敗了,那對政府是很大的壓力,民營經濟失敗了,這個企業破産了,這也是本身一種活力,並不是説民營經濟都能夠成功,我們基本上每隔幾年一批新生的(民營企業脫穎而出),這是什麼,這也是一種活力,所以它本質上就是適應市場經濟能夠對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另一面就看到它應該在競爭當中對社會的震蕩也是最小的,所以這种經濟是很值得我們重視的。
主持人:前面我們透徹地分析了民營經濟的活力的源泉,現在民營經濟發展可以説也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可以説中國的整個經濟發展面臨著一個大的新的環境,我們怎麼樣看待這種大環境下這種民營經濟的發展?
李:在21世紀的中國,我想民營經濟它不是萎縮,而是發展,其中有兩個因素我們要高度重視的,一個是什麼呢,一個就是民間財富將隨著生産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因為我們現在人均800美元那麼一個低水平,我們現在銀行已經儲蓄就7萬億元人民幣,加上證券、股票兩三萬億,將近10萬到元人民幣,這10萬億是老百姓口袋裏的錢,這10億元人民幣就是民間財産,到人均如果説2000美元的時候,那就不是10萬億,那就是30萬億、40萬億,就是説生産力越多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越多提高,人民收入越多,人們消費以後的勞動凈余也多,民間財産越來越多,而這民間財産怎麼用好它,是21世紀中國發展一個很大的戰略問題,第二隨著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人的能力的資源開掘越來越廣、越來越深,這是從人的價值上面來發揮人的潛能,人的價值發揮過程當中,他怎麼樣在社會中能夠很好的變成現實的生産力呢,人的資源變成人的生産力,甚至變成人的資本投入,就得到了回報,這個過程中勢必造就了一大批的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科研人員、進行管理的人才,這又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潛力之所在。
劉:我的感覺21世紀的經濟大概有這麼幾個大的突出特點,第一個它更加強調以市場為動力的這麼一個經濟,以市場為動力,看一看世界各國從80年代後期,90年代到現在,都陸陸續續地進入市場經濟的這個軌道,這樣一個框架,我們國家也正在向建立完整的市場經濟體制在邁進,這種21世紀這個(特點)將會越來越突出,它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技術更新和技術創新交織在一起,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也交織在一起,企業的組織和機制的這種更新,與前面幾個創新也交織在一起的這麼一個世紀,這麼一個經濟,第三個特點就是各個國家的經濟(之間)這種相互依賴性、相互滲透性、相互融通性、相互競爭性日益激烈的這麼一個經濟,還一個就是組織方式,你用什麼來把人和資源組織在一起呢?是不是就一種形式呢?我們黨要代表先進生産力,就要選擇這種方式,21世紀就是這樣一種世紀,你必須做這種選擇。還一個就是技術的創新設計,它的創新速度到底有多快,現在我們看著,比如説我們現在搞基因的這種研究,比如説癌症的攻破,總之,21世紀它是一個依賴、融通、滲透、競爭的這麼一個世紀。第三個它又是一個信息比較充分,封鎖信息與這個世紀相抵觸的,你不代表先進生産力,你不能封鎖,它還是一個在這種信息充分條件下這種企業家的這種開拓、創新、進取精神充滿經濟生活的這麼一個世紀,這麼一种經濟,民營經濟遇到的機遇是什麼東西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們中國的整個國家的運行、整個市場的運行、整個社會的運行的規則要進一步向市場經濟、發達的市場經濟靠攏,在這種情況下,民營經濟的發展就會如魚得水,它得到很多寬鬆的這種發展環境。
主持人:非常感謝李校長和劉主任到演播室來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你們二位。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再見。
主持人:王世林 責任編輯:索鏈 導播:滕雙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