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50華誕的慶典中,6架“飛豹”戰機以箭形編隊分秒不差地飛過天安門上空,以迅捷威猛、勢不可當的氣勢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向世界展示了我軍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
走近飛豹,一種神秘感油然而生。它的機頭向下俯視,兩側黑黝黝的圓形進氣道如同一對寒光凜凜的眼睛,它們與機翼融合併向後伸展,形成蜂腰形機身。機身上躍起的兩翼好似大鵬展翅,咄咄逼人。獨特的“八字形”小輪距機身起落架,猶如獵豹的前爪穩穩站立。
最初研製“飛豹”時,條件很艱苦。由於沒有一間固定的試驗室,許多試驗都是在露天完成的。800多位設計人員用手搖計算機和計算尺處理成千上萬的數據,用鉛筆和尺子在圖板上一點點地勾畫成型,設計初期的整個繪製任務就是這樣完成的。
後來,為了探索更先進的設計模式,總設計師陳一堅組織研製了計算機輔助飛機設計、製造及管理系統,飛豹也因此成為我國第一個電子化設計的機種。採用計算機輔助系統,大大地縮短了研製週期,還掀起了一場飛機設計手段的革新浪潮。這項開創性的成就榮獲了航空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在新一代飛豹戰機的改進過程中,1999年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攻克了國內整機的三維數字化設計難關,做出了中國第一架電子版飛機。
雖然飛豹沒有原機型可供參考,但總設計師陳一堅依然堅持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設計規範,並大膽地組織了多項技術創新。
陳一堅:“我們為了滿足先進的戰術技術要求,就用了美國的軍用規範,這在我國是第一次用,撇開了蘇聯(過去)落後的規範。飛機的可靠性、可測試性、可維護性、可保障性四性,預先都設計好了,因此這個飛機非常快地達到了(空軍)部隊空勤、地勤的要求。”
飛機好不好,飛過才知道。我們聽聽“飛豹”首席試飛員、被中央軍委授予 “試飛英雄”稱號的黃炳新怎樣評價飛豹。
“飛豹飛機性能優良,航程長,載彈量大,是一架不錯的殲擊轟炸機。”
作為中國第一種全天候超音速殲擊轟炸機,飛豹的作戰半徑長達1650公里,可以從長江以北起飛,直接打擊東海、南海的海上目標。這樣長的航程,連國外某些新型戰鬥機也難以望其項背。而且飛豹的最大載彈量為7噸,遠遠超過我軍現役的各種戰鬥機,一舉躋身於世界先進飛機的行列,成為維護我國領土完整的重要威懾力量。
1998年底,在第二屆珠海國際航展上,“飛豹”戰機首次揭去神秘的面紗,以長劍出鞘的磅薄氣勢沖天而起,時而疾如閃電,時而舒如流雲,一連串空中特技動作,令全場觀眾驚嘆不已,同時,也讓世界同行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