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在巴黎第38屆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的殲8-Ⅱ型飛機首度露面,就引起了世界的關注。由於它出色的低空作戰能力和全天候攔截攻擊能力,以及飛行時特有的美感,殲8-Ⅱ型飛機在一片讚嘆聲中獲得了“空中美男子”的稱譽。
説到這位“美男子”,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它的兄長:殲8飛機。殲8是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高空高速殲擊機,主要用於空中攔截與格鬥,也可對地攻擊。它甚至還能在兩萬米的高空進行作戰,這在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戰鬥機中,是絕無僅有的。
顧誦芬:“殲8飛機的設計,是吸取了部隊使用米格21的經驗。米格21最大的缺點是高空截擊時間太短,只能在(戰區上空)視線內停留一兩分鐘。另外,米格21沒有雷達,所以看不遠,在高空截擊目標(的)火力(也)不夠。”
殲8飛機雖然借鑒了米格21飛機的技術,但它的各項性能指標都超越了前蘇聯的米格21。它火力更強、裝有機載雷達、還能在高空停留更長時間。
(字幕:1969年7月5日)
這一天,殲8飛機披紅挂彩,緩緩駛出廠房。這是當年的新聞片,機場仿佛一片歡樂的海洋,人們激動地仰望藍天,看著自己製造的殲擊機像一道閃電直射長空。
試飛過程中,飛機尾部曾多次出現抖振現象。為殲8飛機傾注了全部心血的總設計師顧誦芬,儘管並不具備飛行員的身體條件,卻冒險乘坐教練機,在空中跟蹤殲8飛機,進行現場觀測。三次飛行結束後,通過減少飛機尾部氣流的阻力,顧誦芬最終徹底解決了飛機抖振問題。
在那個動亂歲月,殲8飛機歷經波折,從1965年正式立項到1979年設計定型,其研製週期長達14年。相比之下,誕生於改革開放初期的殲8-Ⅱ飛機格外幸運,它的研製只用了8年時間。
殲8-Ⅱ飛機同樣由顧誦芬主持設計。殲8-Ⅱ的設計充分體現了當時國際上先進的殲擊機設計思想。那就是不再單純追求“更高、更快”,而是著眼于改進飛機的中低空機動性能,完善機載電子設備及武器、火力控制系統。
殲8Ⅱ飛機採用從機身兩側進氣的方式,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來換裝大口徑天線的機載雷達。這種雷達能跟蹤10個目標,並能同時攻擊兩個最危險的目標。飛機還裝備了先進實用的綜合火控系統,能完成自主導航、輔助導航、空中攔截和格鬥、空對地攻擊、控制和顯示等五項任務。
作為一專多能的高空高速全天候殲擊機,綽號“空中美男子”的殲8-Ⅱ飛機備受中國空軍的青睞,成為當時裝備的重要機種之一。西方輿論界對此評論道:“殲8-Ⅱ飛機的誕生,標誌著中國殲擊機的研製已經脫離了蘇聯米格系列,進入了自行發展的新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