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保衛祖國的戰鬥中,我軍數架強擊機風馳電掣般對敵方高炮陣地發動了猛烈的突然襲擊,這些出其不意剋敵制勝的神鷹,就是我國第一次自行設計製造的超音速噴氣式強擊機——強5飛機。
強擊機又叫攻擊機,主要用於從低空、超低空突擊地面目標,被人們稱為“刺向地面的利劍”,是現代常規戰爭的重要武器之一。
總設計師陸孝彭強5的設計方案融會了米格19飛機和美國F105飛機的優點:錐形的機頭,開闊的視野,加大加強的後掠機翼,流線型的蜂腰機身,集中突出了低空、機動、突襲和攻擊的性能,具有出色的低空飛行品質。
然而誕生於特殊年代的強5,由於國民經濟大調整,曾經一度瀕臨夭折,只留下了14個人繼續參與研製。這一段珍貴的黑白膠片,再現了那個艱難歲月的歷史片斷:
14個人,14頂草帽,這幾乎成為強5小組的一種標誌。破舊的汗衫也許是時代的縮影,卻掩蓋不住航空報國的熱情。總設計師陸孝彭和設計人員同甘共苦,用這些手工操縱的設計工具,描繪着現代化超音速強擊機的藍圖。
兩年之後,14人的小組鉚成了第一架供靜力試驗用的機體,強5終於重現生機,全面恢復了試製工作。
1965年6月的一天,天空中飄着小雨,首架試飛的強5飛機以矯健的風姿冒雨騰空,成功地完成了全部試飛課目。
陸孝彭:“強5飛機是我國自行設計成功的第一種超音速強擊機,它的誕生標誌着中國的航空工業走上了自行設計現代化噴氣式戰鬥機的道路。”
曾經有人問陸孝彭:“飛機設計師的天職是什麼?”他的回答是:“讓沒有生命的東西飛翔。”為了讓強5飛得更遠,攻擊能力更強,被譽為“強5之父”的陸孝彭又組織研製了強5魚雷攻擊機、特種武器機、加大航程機等改進機型。
1972年,強5特種武器機在羅布泊上空進行了氫彈甩投試驗,成功地投擲了我國第一枚實戰氫彈,開創了中國使用強擊機低空投放核武器的先河。
1993年9月7日,第4000架強5飛機下線,強5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出口創匯機種。同時它被載入著名的英國《簡氏飛機年鑒》,被國際上正式公認為當代先進的機種之一。
如今,一架經歷過無數輝煌的強5飛機,巍然屹立在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門前,而它的總設計師陸孝彭院士,已經在三年前離我們遠去。向陸孝彭最後告別的那天,四架進行軍事演習的強5飛機不期而至,編隊從葬禮上空呼嘯而過。人們都説,這是陸孝彭用畢生精力孕育的藍天驕子在為他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