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三年四月份,一個特殊的病人被送進武漢同濟醫院,經過搶救和確診後,專家們宣佈;這個心臟依然在跳動的病人已經死亡,原因是他的大腦已經徹底死亡。大腦的死亡能代表生命的終結嗎?死亡,這個在平常人眼裏最忌諱的字眼,卻在這裡引發了一場科學與情感的衝突。
經過第一天的搶救後,同濟醫院召集專家進行了會診,隨後向病人家屬解釋了他們的診斷結果。
由於這個病人長期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他的腦幹內部血管出現了病變,造成腦幹血管破裂出血,腦細胞缺氧而受損死亡。他的腦幹已經喪失了基本的生理功能。
儘管來自大腦神經中樞的指令已經消失,但心臟的跳動有自律性,靠著藥物的刺激,體內血液的循環慣性還能使心臟的跳動維持一段時間。這就造成病人的大腦已經死亡,心臟還能跳動。
從醫學角度來看;大腦死亡的病人,他的整個生命系統已經處於死亡狀態。面對醫生的話,病人家屬無法理解;心臟還在跳動怎麼就能判定人已經死亡呢?
數千年來,呼吸和心跳成為人們判定死亡的直接標準。
現在人類已經有足夠的能力來維持這兩項指標。呼吸機能維持呼吸,起搏器和藥物刺激能恢復心跳,但再高超的醫術也無法讓神經細胞再生或者恢復。
腦幹容納了生命的中樞神經系統。它是整個生命系統運轉的指揮中心。一旦腦細胞死亡,意味著生命系統將陷入癱瘓,諸如呼吸、疼痛這樣的基本生理反應徹底消失。死神也隨之降臨。
通常,大腦中樞神經的死亡先於呼吸或心跳的停止。因此,在現代醫學看來;死亡不再是一個瞬間,而是一個過程,在呼吸和心跳停止之前死亡就已經開始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哈佛醫學院公佈了著名的“哈佛標準”;其中明確宣佈;全腦功能不可逆性停止和呼吸、心跳不可逆性停止都是死亡。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80多個國家已經承認腦死亡標準。
儘管有了醫院專家的解釋,但病人的家屬很難接受這樣的現實。在他們看來;只要能維持心跳,家人寧肯讓他象植物人一樣活下去。
同濟醫院再次向病人家屬解釋;腦死亡病人和植物人有根本的不同。從醫學角度看;“植物人”的昏迷是由於大腦皮層受到損害而處於抑制狀態,腦幹並沒有死亡,病人還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而腦神經細胞的死亡卻是無法挽救的。按照醫學家們的經驗;像這類腦中樞神經嚴重受損的狀況,即使靠藥物和儀器的維持,病人的呼吸、心跳的持續時間也大都不會超過一週。
聽了醫院專家的細緻解釋,病人家屬終於明白死神早已降臨,並同意實施腦死亡。當天病人身上的輔助醫療設備被撤除。正如專家所預計的那樣,二十分鐘後,病人的心跳停止。至此,我國第一例腦死亡診斷在同濟醫院完成。
醫學的發展為生命的終結提供了一個新的標準。他讓我們能更理性地面對死亡。這不是對死亡的敬畏,而是對生命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