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年末,當我們的記者抵達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市的時候,自治區第十二屆科技活動周的新聞發佈會正在進行之中。按照慣例,這屆“科技活動周”的日期依然是新年到來的第一個星期。
在“活動周”上,廣西科技廳請來了農業專家利用網絡的優勢幫助農民解決生産、生活中的疑難問題;專利技術推薦會則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直接帶到了會場。人們可以通過視訊會議系統實現遠程洽談感興趣的高新技術項目,也可以從這些實物展示中了解廣西最新的科技進展。初到廣西,我們就感受到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
地處亞熱帶氣候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的重要産糖基地,蔗糖是這裡主要的經濟作物,但是由於廣西的糖業整體上科技水平不高,工藝設備落後,生産成本居高不下,市場競爭能力十分脆弱。
為降低制糖加工成本,近年來,科技廳組織科研院所聯合攻關,採用了核子稱和自控系統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了榨蔗過程的自動計量和調節,同時,一系列高效壓榨技術和節電技術使原來設備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貴糖糖廠,這些以前只能做為廢料的甘蔗渣經過處理後成為造紙的材料,不但降低了成本,還大大降低了環境污染;造紙廠排出的廢水經過處理後在這裡被再次利用。據測算,應用了多項技術改造的一座年處理甘蔗30萬噸的糖廠,可以增加産糖1500噸,增加收入四百多萬元。
在廣西柳州地區的武宣縣,飼養奶水牛幫助農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這一切都離不開科技的作用。幾千年以來,水牛一直是當地農民役用的主要工具,但是一頭水牛每年最多只能役用80天,既浪費草地資源又沒有經濟效益。水牛奶卻是乳品中最好的品種,營養價值比黃牛産的奶還要高。為了改變我國水牛僅被用作耕牛的狀況,讓它既可以耕作又可以産奶,中國水牛研究基地的科學家們進行了雜交改良本地水牛的工作。他們利用胚胎技術,把一批優質奶水牛的卵母細胞在體外培養成胚胎,移植到母水牛體中,到2002年,利用這一技術産下的“試管”水牛已經有22頭,這標誌著中國水牛繁殖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為廣大農民提供了致富的新手段,也為中國百姓提供更有營養的乳産品。
我們看到,科技和經濟的結合,使得擁有12個民族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更加美麗富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