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 消費者權益日】
當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時候,消費者對自己的權益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在所有商品中,食品直接關係著每個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它的安全就成了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
19世紀,法國化學家巴斯德發現了細菌致病的機理並意識到只有防止細菌進入人體才能避免得病,經過研究,他發現給食物加溫到62攝氏度並持續半個小時,就可以起到殺菌的目的。這是人類第一次採取主動消毒的辦法來殺滅食品中的病毒。
依靠溫度變化這種物理方式消滅病菌,雖然今天仍被廣泛運用,但是隨著各種微生物和病毒的衍生,新的殺滅病菌的方法也應運而生,到20世紀,利用臭氧等化學方法殺滅病菌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
殺菌技術的進步並不能隔絕病毒對消費者的侵害,由於人工合成物的不斷氾濫,食品中各種各樣新的威脅又在不斷的出現。目前,農藥殘留造成的硝酸鹽中毒已經成為最突出的問題之一。而有關口蹄疫、瘋牛病、二惡英的報道不僅在考驗著歐洲人的神經,也一再打攪了中國人購物時的安詳。
今天,為了從源頭控制病毒的傳播,世界各國開始大量的運用科技手段進行食品的安全檢測。針對農藥殘留,我們不但可以利用生物的生理生化反應來判斷食品的污染情況,還可以利用農藥本身的化學性質或結構特點進行檢測,杜絕不合格的食品進入市場。
食品是不是安全,直接關係著一個國家的民生,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政府在2002年又投入1.5億元用於打造食品安全關鍵技術。國家食品污染物監測網也在16個省市全面鋪開,覆蓋了我國80%的人口。自2001年到2002一年的時間,僅重大食品中毒事件一項就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其實科技時刻在保護著消費者的權益,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當事情發生時,才會想起用科技武器來保護自己。如果説損害消費者權益是一把傷人的利劍,那麼科技就是阻擋這把利劍的安全盾牌。
【慧眼識標】
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全球範圍的一個熱點。在美國,凡是有機程度達到或超過95%的食品,都要貼上一種專門的標簽。這個綠色的圓形標記上有英文的有機和美國農業部字樣,相當顯眼。有了它,消費者在購買時就能夠輕鬆的識別出有機食品。有機食品是“有機農業”生産出來的農作物或由它加工而成的食品。由於有機農業不用農藥、化肥,依靠生態系統自身的機制提高産量,減少蟲害,所以這種食品中的有毒化學成分較低。雖然有機食品的價格比較昂貴,但在“健康、環保”的飲食趨勢下,它在歐洲大受歡迎。
而英國的消費者在購物時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些食品廠家在商品的成份標簽上玩起了文字遊戲,比如把糖寫成碳水化合物,把“脂肪含量20%”寫成“不含脂肪成份佔80%”。有的食品標簽上雖然註明了是低脂食品,其實脂肪含量高達38%。英國的健康專家呼籲通過立法,讓這些含糊的標簽明確起來。看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是一場全球範圍的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