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往期回顧     編導手記     欄目簡介         



科技中國行——湖北篇(2003年3月13日)


  位於華中腹部地區的湖北省,交通便利,高校和國家級科研機構也很集中。湖北省科技部門,利用省內科研力量,促進技術轉化,形成了以光電子等高新技術為龍頭的一批現代化企業。

  光電子技術

  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內的武漢郵電科學院,抓住20世紀90年代以後全球信息産業迅速發展的機遇,打破國外的壟斷,實現了光纖生産的國産化。在這個基礎上,他們又進一步研製出波分復用設備,使得一束光纖可以傳輸32路甚至更多的電信號,極大地提高了光纖通信的容量和效率。光纖通信最關鍵的技術是光纖兩端電信號的編碼處理,科研人員自主開發了新型的編碼和解碼設備,實現了一束光纖在傳輸幾十路甚至上百路電信號的情況下,信號同樣清晰、準確。光纖通信和信息交換技術的突破,使武漢光谷成為國內最大的光纖生産和科研基地,在國內光纖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了50%以上。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國家光電子産業基地”。

  體外培育牛黃技術

  湖北是李時珍的故鄉,中醫藥生産也是這裡的傳統産業。記者在武漢廟山醫藥科技園裏看到,借助現代科技的手段,傳統中藥的生産正在變成現代的工廠化生産。牛黃是我國傳統中醫藥領域中重要的原料,可是天然牛黃價格昂貴,産量低,化學合成的牛黃,藥效比天然的差,經濟價值相差得也更多。長聯生化公司的科研人員,以天然牛膽汁為原料,通過模倣牛膽囊內的天然環境,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人工誘導生長牛黃,實現了體外培育生産牛黃的奇跡。用這種方法生産的牛黃,藥效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牛黃,市場潛力很大。創新的觀念和技術,為武漢醫藥科技園裏的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水稻地膜覆蓋技術

  湖北水多,農業也以水生作物為主。但在湖北北部地區,氣溫偏低、土地貧瘠,大多是土壤低溫水浸的冷浸田和灌溉條件差旱澇不保收的旱崗田。為解決這些經濟落後地區的農業豐産問題,十堰市農業局科研人員近些年研究推廣“水稻地膜覆蓋技術”。這一技術,農民操作簡單,成本也不高,可效果卻很明顯,不但解決了冷浸田的低溫問題,也解決了旱崗田的缺水問題,實現了水稻等水生作物的減災增産。這兩年十堰市共推廣了37萬畝地膜水稻田,平均畝産比以前增産120千克,增産幅度達到30%以上。新技術成果的推廣,為農民的致富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採訪時湖北省副省長辜勝阻説:“湖北是個科技資源的大省,但不是經濟強省,要實現科技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轉化,就要抓住一條主線,就是把科技資源的優勢努力變成經濟優勢,二是要營造兩種環境,一是創新的環境,二是創業的環境 。”

  科技的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帶來了湖北光電子産業的迅速發展,也為整個湖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