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在安徽小崗村徐徐拉開,從此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年後的今天,記者看到,安徽正依靠高新技術,又一次掀起了經濟發展的大潮。
生物制藥是一個新興的高技術産業。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製造的干擾素是治療乙型肝炎的首選藥物。在干擾素生産中有一項關鍵技術,就是用人α—干擾素單克隆抗體清除蛋白質。過去人α—干擾素單克隆抗體一直依賴進口,1毫升就要1千多美元,而且使用20多次就要更換,制約了我國生物制藥産業的發展。
安徽省科學技術研究所經過18個月的潛心研究,掌握了單克隆抗體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為大規模生産干擾素鋪平了道路。
為實現科研成果産業化,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開發出“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等國家級新藥。現在生物制藥已經成為安徽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2年,火熱的車市颳起了一股 “瑞風旋風”。記者在合肥見到了製造這場旋風的江淮汽車底盤股份有限公司。
十幾年前,江淮汽車引進當時國際最先進的技術,開發出客車專用底盤,一舉佔領國內80%的市場,奠定了企業發展的基礎。
1995年,江淮汽車採用國際九十年代的輕卡技術開發出載貨汽車,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2000年,它又向商務車市場進軍。
江淮汽車能不斷開發出新産品,依靠的就是科技。在主要産品的研發上,他們採用先進的設計、製造技術,使産品的開發速度、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科技為江淮汽車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同時帶動了安徽省120家、全國300家配套企業共同發展。
記者來到有“中國古銅都”美譽的銅陵,這裡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建國後銅陵人依託資源優勢,建立起全國重要的銅工業基地。
進入九十年代後,以銅老大自居的銅陵人産生了危機感。要想變資源優勢為産業優勢,只有依靠科技,發展高新技術産業。銅陵市決定以建設電子材料産業基地為突破口,帶動全市經濟的崛起。
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相繼涌現,其中銅峰、三佳、精達先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銅陵板塊”。銅陵市的經濟也大有起色。
安徽省省長王金山在採訪中説:“長期以來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科教興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選戰略,並從多方面作出努力。首先是明確定位,就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速把科學技術第一生産力培育成經濟發展的第一增正點。其次就是培育主體,努力形成企業吸納和轉化科技成果的內在動力機制,確立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科技使安徽成為皖江經濟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