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屬於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水稻是這裡的主要農作物。
如果説以前的農民種田全靠肥當家,那麼現在的農民卻是全靠種當家。
據了解,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福建省的育種專家謝華安通過三係法培育出來的“汕優63”雜交水稻就已經創下了推廣面積最大、增産稻穀總量最多等多項全國第一的記錄。十多年來,“汕優63”已經累計增産637億千克,相當於福建省9年水稻産量的總和,在我國的糧食生産中佔有重要地位。
而由育種專家楊聚寶應用引進的育種材料和技術,選育成的水稻光補型核不育係,解決了我國兩係雜交稻中普遍存在的制種風險大的難題,制種産量高,種子純度高,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由他選育成功的兩係雜交稻“2186”,具有高産、優質、抗病、高效等優點,已經在福建省內外被大面積推廣。
育種專家們的技術創新為福建省農民致富和解決我國糧食問題鋪平了道路。
記者又來到設在福州大學內的我國唯一的光催化研究所。負責這一課題的付賢智教授告訴我們,做為一門新興的物理化學邊緣學科,光催化技術可以通過催化劑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記者看到,利用光催化可以在室溫條件下有效分解各種有機物的性能,在陶瓷表面上涂上一層催化劑,陶瓷的表面會在光的作用下自我清潔;利用光催化劑的光致親水性,可以開發出既具有自清潔又可以抗霧的玻璃;利用光催化可以還原重金屬離子的性能,可以生産出把有害氣體分解掉的“多功能光催化空氣凈化器”;這些成果在清潔能源的開發和環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已經實現了産業化,並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泉州市的先進製造技術加工中心,記者看到,三維激光掃描數據反求系統、激光快速成型系統以及數控加工系統等科技手段的加盟,使得像製鞋廠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加快産品的更新換代,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在通信與微波射頻技術領域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雷克公司,與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採用多芯片組裝二次集成的工藝技術,實現了射頻電路集成的産業化,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在無線通信、雷達、導航、以及測試儀錶等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為我國第三代和第四代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突破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和實現途徑。
福建省省長汪毅夫在採訪中説:“福建省在2000年由省人大制訂出臺的《福建省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那麼根據這個條例的規定,福建省鼓勵福建省內的科技成果持有者實施和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我們已經看到了科技成果對於促進社會的發展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技術創新正在使福建省的經濟和社會不斷邁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