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當我們《科技中國行》報道組到達廣州市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廣東省近年來的最低氣溫,但是在廣東省農科院高科技示範基地的桑果汁加工車間內,我們卻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地處亞熱帶的廣東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非常適宜桑樹的生長。改革開放以來,粵西山區的農民就是靠種桑養蠶走上了致富之路,但是前幾年由於受到世界範圍內的絲綢業陷入低谷的影響,種桑養蠶的經濟效益大幅下滑,許多桑農不得不將桑樹砍掉,改種別的作物。
針對這種情況,廣東農科院蠶業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經過市場調研,精心選育出一種果桑品種,使得桑椹的産量大大增加,利用桑椹果加工成的桑果汁飲料具有營養價值高,口感好的特點,市場前景大為可觀。
為了提高了桑樹的附加值,科研人員利用修剪下的桑樹枝來培育靈芝,用蠶蛹生産蟲草,建立起了一整套新的産業鏈,由科技帶來的經濟效益使桑農們又重新邁上了致富的大道。
如果説種桑養蠶靠的還是資源與科技的結合,那麼廣東省專業鎮的發展則讓我們感受到了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纍纍碩果。
在剛剛被評為“中國燈飾之都”的中山市古鎮,有大大小小的燈飾企業兩千多個,目前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
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大,許多企業都存在著産品開發設計能力薄弱、産品檔次上不去和更新換代緩慢的難題,像古鎮這樣的問題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許多專業鎮中都普遍存在著。
針對這一情況,廣東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進行多次調研,決定在省內開展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工作,圍繞專業鎮的特色經濟,為企業搭建一個技術創新的平臺。
我們看到,在古鎮的技術創新中心,一支專門的技術研發隊伍在為大大小小的企業服務著,無論是從燈光的節能與照度問題,還是燈飾品的材料處理等技術問題,他們都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地解決。這一措施的推出,就好比給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為企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技術創新、觀念創新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活力。
在激烈的市場當中,南海鹽布區的傳統服裝企業的産品不斷更新換代,依然保持著旺盛的活力,原來,技術創新中心的科研人員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中國人體特徵的人體數據庫,根據這些數據,企業就可以根據市場的情況,隨時改進設計,做出更加合體的服裝。
技術創新使許多像服裝廠這樣原來只生産傳統産品的企業,通過高新技術的滲透改造,逐步發展成為了高新技術企業,産品的附加值增加了,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好。
技術創新不但幫助農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也推動著廣東省經濟發展的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