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夏天,河南省地質隊的幾個同志在淅川的野外考察中意外地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石頭”。
考察隊員向我們講述了發現的過程:有一天他們4個同志工作完了以後準備回家的路上,我們有1個同志在半路休息。他就拿著錘子坐在那拔過來拔過去,結果發現一些恐龍蛋皮。這樣他就拿個布袋兜了一些,請了幾個同志去看。看了以後幾個同志認為可能是恐龍蛋化石。他們第二天又到那個地方,就挖了三個,送回南陽。我們看了以後就肯定它是恐龍蛋化石。為了慎重起見,我們又派人到北京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去鑒定。
驚人的發現
經北京的專家確認,這是一枚恐龍蛋化石的殘片。隨後在河南西峽、淅川、內鄉一帶發現了數目龐大的恐龍蛋化石群,引起了世界的轟動。
目前河南西峽盆地已出土的恐龍蛋化石有近萬枚,據估算還有數百萬枚化石埋藏在地下。目前由於條件有限,出於保護的目的,很多恐龍蛋化石還沉睡在地下,等待著被人們認識。
初識恐龍蛋
恐龍蛋一般長10-15厘米,最小的只有2、3厘米,最大的也不過50厘米。
這是保存在河南內鄉縣的長圓柱蛋,是個頭最大的一種恐龍蛋。即使是這類最大的恐龍蛋,跟恐龍自身的個子比起來也顯得太小了。事實上,恐龍蛋的大小並不與恐龍的身軀成比例的增長。如果成比例增長,那些大恐龍恐怕要下21寸電視機大小的蛋了。
為什麼大恐龍不下大蛋呢?假如蛋太大了,蛋白、蛋黃就多,壓力就大,蛋殼極易破碎。如果蛋殼厚了,氧氣就難以進入殼內。而且蛋殼厚,小恐龍破殼而出就很困難。
儘管恐龍下的蛋不大,但有些恐龍仍然會長成龐然大物。因為恐龍一生都在不停的長個。
恐龍蛋的分類
從外形上看,恐龍蛋有長、圓、橢圓之分,有的蛋表面粗糙有紋理。最初在人們對恐龍蛋化石資料掌握不多的時候,曾根據外形來分類。
1994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趙資奎根據蛋殼形態和顯微結構將恐龍蛋分成兩大科,這種新的科學的分類方法得到了世界的公認。
恐龍蛋為什麼不依據恐龍的屬種來分類呢?因為蛋化石周圍很少有恐龍化石,這就難於確定蛋的屬主了。就像家養的雞,如果不是親眼目睹,你很難説出哪個雞蛋是哪只雞下的。曾有一枚恐龍蛋化石,因其中含有恐龍的胚胎,而成為不可多得的珍品。
6500萬年前,主宰地球長達一億多年的恐龍神秘地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只留下一堆堆的骨架化石向人類訴説著它曾經的輝煌。關於恐龍人們有太多的疑惑。科學家曾對恐龍是否生蛋展開激烈的爭論,甚至對恐龍是否屬於爬行動物也産生了質疑,恐龍蛋化石的發現為這場爭論劃上了句號。恐龍蛋化石,為破解恐龍生存、繁衍、滅絕的謎團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