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羊激越的碰撞,演奏出大自然最震撼的音響。千萬年來,這種充滿生命力和富於野性美的爭鬥,維持了羊家族一代代的繁榮興旺,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深深地印在人類記憶的岩石上。
在魯西南黃河故道,長期的民間鬥羊習俗,使這裡的小尾寒羊很好地繼承了它們祖先強健的體魄和原始的野性,成為中原地區最為興旺的羊家族。近年來山東省累計外調小尾寒羊種羊500多萬隻,遍及全國20個省區市。
鬥羊起源於三國時期山東、安徽、河南黃河故道的農耕地區,宋朝時鬥羊的原始魅力與當地群眾鬥勇爭先的性格相呼應,使鬥羊活動在梁山好漢縱橫馳騁的地方得以興盛。茶余飯後場院上,隨時都能鬥上兩場,既為練兵又為取樂;而集市上的鬥羊活動則帶有更多的商業氣息,勝利者身價倍增,還可以藉以揚名。
兩隻體重150公斤的公羊發力頂撞,頭和頸最多要承受800多公斤的撞擊力,一場下來,要耗費體內1到2公斤的脂肪,所以鬥羊活動中對人要求最嚴的是講公平守信譽。
現在有組織的鬥羊活動更追求科學性,鬥前要對“選手”量身、稱重、查年齡、建戶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讓羊選手鬥得安心放心,保證羊家族代代出“英豪”。
鬥羊的自己不是選手多少有點兒隔靴撓癢,而叼羊的卻可以親自上陣,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族中流行的叼羊大賽讓慣於縱馬馳騁的牧人們再現遊牧民族的粗獷本色,羊則是對勝利者最高的獎賞。對廣闊草原的主人來説,馬是他們最好的朋友,羊是大自然慷慨的賜予。他們用叼羊這種形式激烈的比賽迎接春天的到來,慶祝秋天的收穫,也傳遞著民族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
馬背上的精湛騎術可是從小練就的,您沒想到吧,對於這些夢想成為牛仔的孩子來説,成為騎手的第一步竟是騎羊,這時小牛仔們應該先被稱為小羊仔。別看這些羊個兒頭矮,身子小,要騎穩了可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孩子們的第一目標是要在奔跑的羊背上至少呆上六秒鐘。對於三歲多的孩子來説,這是一次不小的挑戰,也許未來的冠軍就在他們當中。
在美麗的冰島,當牧羊人像將軍一樣帶領“隊伍”浩浩蕩蕩凱旋歸來時,讓冰島人激動的“圈羊節”也就正式拉開了帷幕。每年六月人們把羊兒交給牧羊人,精幹的騎手們齊心協力把養兒趕上山坡,讓它們去盡情汲取大自然的精華。冰島羊是世界上唯一長有兩種毛的羊,外面是擋風遮雨的長毛,裏面是保暖的絨毛。冰島人熱愛自然善待自然,讓整個冰島成為一個天然花園牧場,因而他們也從大自然中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