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殘破的皇帝詔書送到了故宮博物院,經專家們認定,詔書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紙,叫蠟箋紙。蠟箋紙在隋、唐時期較為盛行,現已絕跡多年,而製作蠟箋紙方法也早已失傳。為了修復蠟箋紙這類文物,故宮博物院專門成立了研究小組,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探尋製作蠟箋紙的傳統工藝。
中國是發明紙的故鄉,紙的種類繁多,蠟箋紙是中國十大加工紙之一。查閱歷史資料記載,對“蠟箋紙”只有簡單的描述,而具體的製作方法只字未提。
宮中留下的皇帝使用的蠟箋紙已經成為文物,不能作為修復材料使用。所以只能另辟蹊徑,尋找製作蠟箋紙的古老工藝。
研究小組仔細觀察蠟箋紙,發現它的厚度比其它紙要厚。
根據對故宮院藏蠟箋紙的剖析,研究小組在十幾種的宣紙中,找到了一種宣紙作為蠟箋紙的紙基,從而達到蠟箋紙要求的強度。製作蠟箋紙的第一步確定了。
經過對破損的蠟箋紙的化驗,發現在蠟與紙之間有一層粉狀的有色填充物,於是斷定蠟箋紙的顏色是在上蠟之前就已經染好了。紙基經過染色,既可以改變紙的外觀,又可以改變紙的內在質量。
為了和文物用的蠟箋紙一模一樣,達到理想的修復效果。研究人員還要在上色的紙基背面灑上金泊,以顯示出蠟箋紙的高貴。
作為應用的紙張,平整是最基本要求。經托合、染色,灑金接下來就是紙基的上墻繃平。研究小組按照製作紙的古老方法,一步步試驗,紙的質地和原來蠟箋紙越來越接近了。
繃平後接著是砑光處理。這些製作的程序,雖然看似簡單,但需要平時積累大量的經驗和一些手法,甚至連用力的大小都與紙的質量有關。
蠟的選擇更是關鍵,不同種類的蠟,它們的結晶狀態不一樣,理化性能也各不相同。
如何在紙上涂蠟也同樣是疑難問題。蠟涂厚了寫不上字,涂薄了,蠟層很難均勻,極不美觀。
研究人員經過多次的反復實驗,製作出與蠟箋紙相吻合的蠟質,並均勻地涂在精心製作的紙基上。
紙張涂蠟後,其色澤晶瑩明亮,手感光滑柔潤,不容易受潮,並有防蟲蛀作用。在故宮博物院現藏的文物中,有許多蠟箋紙文物,其中有些已破損嚴重,等待修復,找回的古老工藝終於開始應用到蠟箋紙文物的修復中,失落的古老工藝又重見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