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往期回顧     編導手記     欄目簡介         



巧手鎖大江(2002年12月21日)


  2002年11月6日,導流明渠成功截流,使三峽工地再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這是三峽工程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實施截流過程中,三峽建設者攻克了一個個難題,闖過了一道道難關,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導流明渠左岸的縱向圍堰為什麼修的這麼長?原來,在1997年大江截流時,建設者就已考慮到:將來這兒是一個交通困難的孤島,等導流明渠截流時,左岸所需的砂石料很難運進來,於是就有意多修建一段。您看,他並沒有影響大壩截流前的整體美觀。當這次截留需要石料時,只需爆破一段,就地取材,爆破採用的是先進的預裂爆破技術,對大壩也不會造成損傷。

  導流明渠的底部是一條光滑的人工河床,那拋投的石料如何在這個河床上站穩呢?首先必須在江底的上、下游龍口部位分別修一道攔石坎,這是明渠截流成功的關鍵和基礎工作之一。

  截流中,由於上遊圍堰承擔的截流落差比下游大兩倍,所以上遊的攔石坎就用每個重達25噸的鋼架石籠修建。工人們在趕制這些鋼架石籠時,用土辦法製作了一套模具,形成一條拼裝焊接生産流水線,由原來8人一天製作2個石籠到能完成8個,工效提高了4倍。

  20年前,1981年1月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那個時候,葛洲壩建設者就是用這種方式,像指揮樂隊一樣,指揮著鋼架石籠的定位拋投。

  20年後,2002年10月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同樣是葛洲壩人,他們運用定位船上先進的全球定位儀來指導鋼架石籠的準確定位。為了確保定位船不會隨波逐流,他們早在澆築導流明渠的時候,就在河床龍口上面這個地方建好了一個拋錨深槽,只要將定位船的主錨放入深槽裏,定位船就會穩立於江中。根據定位船必須沿著攔石坎方向左右移動的需要,工人們利用錨桿和滑輪設計了快速移動裝置,著套裝置的使用由原來的30分鐘移動一次,進行拋頭定位,縮短到10分鐘移動一次。

  進行石籠吊運時,問題又來了。石籠吊到江裏以後,吊鉤是怎麼解開的呢?喜愛釣魚的朋友都知道,魚一旦上鉤是很難逃掉的,因為魚鉤上有倒鉤,必須通過人工,才能取下來。

  原來,他們利用重力原理自行研製了“插銷式”水下自動脫鉤裝置。吊車一起吊,套環和插銷就牢牢鉤在石籠上了,石籠放到江中指定位置以後,鋼繩就不帶重量,也就是失重了,師傅説這要先憑手感再看重力表,其實當吊鉤和石籠之間的重力消失後,插銷就自動鬆開了。

  正是葛洲壩集團建設者們的改革創新,為工程提高了率效,節約了成本,也為2002年11月6日的截流奠定了成功基礎。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