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峽水電工程中,滾滾的長江水通過巨大的鋼管,衝擊發電機的渦輪,將滔滔的江水轉化成不竭的電能,為人類造福。可這些巨大的鋼管全部要在三峽工地上完成焊接。鋼管的直徑超過12米,全部工程26個發電機組鋼管的總重4萬5千噸,焊縫的長度全加在一起長度將達到幾十公里。這麼巨大的焊接工程,落在了葛洲壩集團建設者們的身上。
在葛洲壩集團機電建設公司,經常承擔焊接難題的是焊工培訓中心。工人出身的雷家奇,是這裡的主任。30多年的焊接經驗加上他的刻苦鑽研,使他成為國內水電建設領域的焊接權威。他1975年調入葛洲壩集團,參加過電站大型閘門、人字門船閘以及水電發電機組等多項大型重要部件的焊接,並多次承擔焊接新工藝的研究試驗。他率領的課題攻關組也是個特殊的由工人技師組成的研究隊伍:有的長于改進焊接工藝;有的擅長焊接機械部件;還有的擅長焊機電氣控制。
三峽電站使用的引水鋼管,要承擔巨大的水壓,對焊接質量要求很高。為保證焊接任務的完成,集團引進國外自動焊接設備。但按常規使用藥性焊芯的做法,雷師傅他們發現,熔化的金屬氫的含量超過三峽工程的質量標準,焊縫的抗裂性達不到工程要求。這就意味著,在三峽建設中,國外的先進設備如果沒有合理的操作方案,同樣將是一堆廢物。
雷師傅帶領他的課題組開始了技術攻關。在試驗中,他們發現,藥性焊芯不適合三峽工程的主要原因,是藥物中的氫不可避免地要融入金屬焊縫中。於是,雷師傅大膽地提出使用不帶藥物的實芯焊條,通過採用富氬氣體來保護焊接面的焊接方案。
自動焊接,要求焊機在平、立、橫、仰等各個位置都能焊出合格的焊縫。但怎樣控制焊機的電流,才能實現這種高難度的全位置焊接,是個新課題。雷師傅他們邊試驗邊摸索,創造性地提出採用脈衝逆變電源來控制焊機電流的方案。雷師傅他們的方案在試驗中取得了成功。
2001年9月,自動焊接機終於順利地在三峽工地上運轉了起來。工地上的焊接工人不多,但效率很高。三塊大型的弧形鋼板被焊接成一段鋼管,小段的鋼管又通過焊接連接成更長的鋼管,一節節鋼管連接起來,構成了發電機組所需要的大型引水壓力鋼管。
葛洲壩集團機電建設公司高級技師雷家奇自豪地介紹:“自動焊接方法,在三峽壓力鋼管焊接過程中,質量遠遠優於傳統的手工焊接方法,焊接生産效率比傳統的手工電焊提高了3~5倍,而且工人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在三峽建設工地上,雷師傅他們僅是近十萬建設大軍中的幾個普通工人,但正是由於他們的創造性工作,保障了三峽及電站建設的按期完成,也為明年三峽電站的正式並網發電,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