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往期回顧     編導手記     欄目簡介         



水稻科學造福人類(2002年9月21日)


  9月20日,首屆國際水稻大會在中國北京落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二百多名農業專家高度評價了這次盛況空前的會議,會議的成功舉辦體現了我國作為水稻生産、科研大國的地位和實力。

  歷史悠久

  國際水稻研究所王韌副所長:“中國是最大的水稻生産國和最大的消費國,也是最大的科研國,從中國起源的水稻文化和歷史,影響了整個世界,我們考慮第一屆(國際)水稻大會放在中國是最合適的。”

  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農作物。世界上90%的水稻産自亞洲,養育著全世界一半的人口。中國有7000多年的水稻種植歷史,目前播種面積佔全世界五分之一而總産量居世界第一。

  研究領先

  湖南省農科院袁隆平院士:“在水稻研究方面,我們有三個重要的突破。第一個突破是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由高桿變成矮桿,第二次70年代雜交稻在矮桿基礎提高産量30%。第二個,超級雜交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在雜交基礎上提高20%。”

  江蘇省農科院鄒江石教授:“超級稻就是它的産量比較高,比原來增産100公斤。第二米質優良,第三適應性比較強。”

  中國的水稻研究經歷了三次大的飛躍,50年代末,矮桿水稻代替高桿水稻使我國水稻産量比原來提高三成以上,導致了第一次水稻綠色革命;70年代,以袁隆平為代表的科學家發現了野生水稻中的雄性不育基因,並成功的轉移到栽培稻中培育出三係雜交水稻,使我國穀物雜交技術走向世界;目前正在研究並取得突破的超級稻,正在進行水稻研究的第三次飛躍。

  影響深遠

  中國農業大學王宏廣教授:“中國的雜交水稻已經在21個國家推廣和應用,那麼就為這些國家和農民當然包括我們國家在內,大致增加了3000多億公斤的水稻。”

  在水稻生物研究方面我國也走在世界的前列,80年代我國就成為少數幾個開始水稻生物技術研究的國家。2001年,中國科學家獨立自主的完成並率先向全世界公佈了水稻物理基因圖譜和秈稻全基因框架圖,被譽為“水稻研究領域最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水稻基因圖譜的公佈將打破常規技術的局限,把水稻育種和生産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

  湖南省農科院袁隆平院士:“我們原來為了解決溫飽問題,産量放在第一位,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要求質量高,我們調整了方向,高産與優質並重。”

  要實現新時期高産與優質並重的目標,就必須利用生物技術。最近,在水稻基因圖譜的基礎上開始的“中國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計劃”,將為水稻研究揭開新的篇章。

  未來方向

  中國農業大學王宏廣教授:“水稻的功能基因組是當前全世界科技競爭的焦點,也是在水稻方面,特別是在農業方面經濟競爭的一個焦點。它主要是用現在生物技術來尋找一些,控制一些水稻的産量和品質的一些功能基因。如果找到這些基因,把這些基因轉到現有的好的作物品種上面,就會大幅度提高産量或者是改善品質。”

  科教興國戰略實施七年以來,不僅在水稻研究方面我國科研人員取得了突出成就,在節水灌溉、生態農業、農業機械化等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各種高新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將更有力地推動我國農業向現代化産業邁進。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