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5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極地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D星和搭載的海洋一號衛星同時送入預定軌道,並開始獲取衛星遙感圖像。
9月18日,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國家海洋局、中國氣象局、解放軍總裝備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風雲一號D星/海洋一號A星交付儀式。
氣象衛星從太空觀測地球,具有覆蓋範圍廣、信息量大、重復頻率高、信息源可靠等優勢,能夠實時、宏觀、動態、大面積地獲得大氣和環境的真實信息,對颱風、暴雨、洪災、火災進行有限的動態監測,為天氣預報、氣候研究、災情監測評估、生態環境監測、農作物估産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我國是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每年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在1000億元以上,風雲一號D星發射3個多月來,已在今年汛期天氣預報服務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今年8月份,長江出現類似1998年大洪水,風雲一號D進行了嚴密的監測。8月23日、24日衛星雲圖顯示洞庭湖水體比8月22日明顯增大,但未超出警戒範圍,為抗災一線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
風雲一號D星對七大江河水情進行監視,2002年7月4日至7月15日在飛躍祖國上空時俯瞰了黃河調水調沙試驗,為“數字黃河”提供寶貴的資料。
風雲一號D星監測火情準確、及時。6月15日,紅外通道剛剛打開,就看到安徽、江蘇和山東的熱源火點。7月27日起,監測到大興安嶺林區火情,晝夜跟蹤監測,在第一時間將火災圖像傳送給國家林業局森林防火辦,一直監測服務到大火被撲滅。
今年8月29日氣象衛星監測到森拉克颱風在太平洋上空生成,並對它的移動路徑和強度進行實時監測。我國氣象部門在颱風登陸前48小時發佈了強颱風警報。
沙塵暴是近幾年大家十分關注的災害。風雲一號監測到的由內蒙古移動到東北的沙塵暴渦旋邊緣十分清晰,不僅給沙塵暴預報提供直觀的圖像,同時為研究沙塵暴機理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正式列為業務氣象衛星,成為了全球氣象衛星觀測網的一員。風雲氣象衛星,使我們儘早的監測到各類自然災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並提前發佈監測消息和警報,使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顆 1988年9月 7日發射風雲一號A星
第二顆 1990年9月 3日發射風雲一號B星
第三顆 1999年5月10日發射風雲一號C星
第四顆 2002年5月15日發射風雲一號D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