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往期回顧     編導手記     欄目簡介         



監測海洋(2002年9月18日)


  2002年5月15日,我國海洋一號衛星順利發射升空,經過4個月的調試運行,9月18日,中國航天工業集團公司正式將海洋一號衛星交付給國家海洋局使用。

  在國家衛星海洋中心地面控制室裏,屏幕上顯示著衛星的運行軌跡和傳輸回來的海洋觀測圖像。

  3個月前,就是在這裡,科研人員從衛星發回的海洋觀測圖像中判定:我國東海海區有異常情況,這有可能是爆發大面積赤潮的徵兆。

  接到報告,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立即派出海監船開赴赤潮發生海區進行現場取樣調查,經過現場驗證後,有關部門發佈了赤潮預警報,並採取緊急防範措施,盡可能減小赤潮災害對養殖業的危害。

  海洋一號衛星上裝備有先進的水色儀和CCD成像儀,這兩台儀器的光學系統和紅外探測器可以把海水的顏色、海水的溫度、海水的污染等情況記錄下來,再通過衛星上的傳輸系統傳送給國家衛星海洋中心的科研人員。

  海洋一號衛星在距地面798公里高空運行,每100分鐘繞地球一圈,因此可以快速發現海洋中大面積的異常現象。從這幅衛星遙感圖像中,可以看出海水中的赤潮分佈情況。這些遙感觀測信息為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準確地監測海洋污染,進而更好地管理海洋,研究和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了準確的科學依據。

  海洋一號衛星的升空,使我國擁有了由海洋衛星、海監飛機、海監船、海洋監測浮標等高科技手段組成的海洋立體監測系統,有了這些監測系統,海洋科研人員就像有了千里眼,不用走出辦公室,就可以看到遠在萬里之遙的上百萬平方公里海洋上發生的各種災害,這使我國對海洋的監測和管理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000年6月,海監飛機監測到一條集裝箱船在舟山海域泄漏油污,在海面形成20米寬5公里長的污染帶,隨後巡視的海監船也證實了這一污染情況。由於監測及時,污染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我國擁有近三百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海洋污染和災害的發生,嚴重地影響著國家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此,監測海洋是為了科學地管理好海洋。今後幾年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國的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將更多地採用高新技術對海洋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和管理。在海洋一號衛星之後,我國還將繼續研製和發展我國自己的系列海洋衛星, 為海洋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和振興海洋經濟提供有力的保障。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