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往期回顧     編導手記     欄目簡介         



中國科技巡禮——防震減災(2002年7月29日)


  地震是一種破壞性強、難以預測的自然災害。我們腳下的大地每天都在顫抖,全球平均每分鐘就有10次左右的地震,每天有一萬多次。好在99%的震動很微弱,我們感覺不到,可是那1%的震動,卻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人們夢寐以求的是能準確地預測地震,但這一直是一個公認的世界性難題。

  我國政府一向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在建國初期,儘管基礎薄弱,我們仍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一批地震觀測臺站,當時採用的是模擬觀測技術,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80年代在國際合作中,外國先進的儀器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國的地震工作者決定建自己的數字地震臺站。經過“八五”和“九五”,我國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數字地震臺網。北起漠河、南到西沙、東起牡丹江、西至喀什,數字地震臺站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佈下了天羅地網。

  目前我國已建立國家和省級專業地震臺站400多個,區域遙測臺網27個,地方檯、企業臺900多個,群測點8000多個,形成了現代地震監測體系。

  由於地震發生在地下幾十公里深處,目前還沒有辦法穿透厚厚的岩石進行監測。科學家換了個視角,利用衛星從宇宙空間觀測地球。科學研究發現,地表溫度異常與地震發生有密切關係。通過安裝在衛星上的紅外輻射儀,專家們坐在計算機前就可以對地球進行遙感探測。衛星把及時捕捉到的地殼表面溫度變化告知地面,專家再結合地質構造、地震帶分佈等信息,經過分析就可以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

  今非昔比,新技術的應用使我國地震預報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1997年初對新疆喀什7級地震進行了成功的短期臨震預報。

  1999年底對遼寧岫岩地震進行了成功的短期臨震預報。

  災後救援就是與時間賽跑。1999年,國家抗震救災指揮部正式成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它使我國地震監測預報能力和地震應急能力都有顯著提升。

  2001年我國第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成立。各种先進的搜索設備、營救設備、通信系統、醫療救助系統、救援運輸車輛被運用到地震救援中,助了一臂之力。

  建築物倒塌是造成人員傷亡、財産損失的主要原因。社會發展了,高層、超高層建築物拔地而起,重大工程如水電站、核電站等項目也紛紛上馬。因此現代建築對抗震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為了避免房屋在地震中倒塌,就將房屋結構與地基緊緊連接,這樣反而使地震能量迅速通過地基傳到房屋結構中,造成建築物損毀。現在的隔震房屋是使基礎和上部房屋結構分離,從而隔離地震能量向建築物傳送。地震時雖然大地晃動很厲害,但建築物基本不動,不受影響。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