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雨對於普通人來説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它也許就是引發一場洪災的罪魁禍首。
九八年八月十六號下午四點,長江委接到國家防總的緊急電話,要求在一個小時內回答,沙市可能出現的最高洪峰水位等六個問題。這些問題將影響著中央啟動荊江分洪區的決策。也關係到荊江分洪區內居住的數十萬群眾和數百家企業的生命財産安全。
科學的水情預報最終為中央決策提供了足夠的依據,根據這些預報和分析中央決定不分洪,為國家挽回了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從那以後,長江委的預報員們一直致力於研製一套自動收集和傳輸水文數據的系統,既減少觀測員的辛苦,也提高信息收集精度和傳輸效率。
九八年之後,國家加大了對長江防汛的投入力度。由於水庫承擔著調控洪水的的重任,因此長江中下游水庫建成了首批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清江梯級開發控制工程隔河岩水庫就建立了這種系統。它包括了八十多個水位、降雨量自動觀測站,覆蓋了清江流域兩千多平方公里的範圍。
2002年6月23日至24日,清江地區出現了汛期以來的第一次暴雨。隔河岩水庫預報系統隨即啟動。這個範圍內的降雨量以及河流水位等信息被自動採集,每隔半個小時向總控中心傳送一次,比原來節省了近一個半小時。
根據降水對水位的影響,預報系統自動分析,得出需要隔河沿水庫開閘放水的結論。六月二十四號,上遊第一次洪峰形成,由於提前採取了防禦措施,這次洪峰沒有對下游帶來影響。
但是只有固定觀測設施還不能形成一個完善的水雨情預報體系,還需要獲得動態實時流量、水位等信息。所以,在長江上還行駛著一些水文觀測船。在洪水來臨的時候,觀測船要行駛在湍急的江面上,負責觀測動態變化的水情。
在這條船上裝備了先進的觀測室。使得水文工作者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也可以在室內進行觀測。
這裡不僅僅有常規的觀測工具,還能裝備一些特殊設備。譬如,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可以使我們精確地得到某一坐標點上的觀測數據;利用三維水底地形測量系統,還可以使我們直觀地看到河床的情況。同時,水文船上先進的傳輸系統會將採集到的數據迅速傳回岸上的信息中心。和其他數據進行綜合處理。
科學的預報洪水,為中央的決策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時間,為抗洪防汛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