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將來,您只要坐在家裏或辦公桌前,輕輕點擊計算機的鼠標,就能夠通過國家高速寬帶網迅速查閱到全國各級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研究機構和藝術表演團體的所有資源。這樣的情景能夠實現,是因為國家“十五”重點建設項目的中國數字化圖書館工程已經正式全面啟動。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 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負責人 張曉星:“數字圖書館是融入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不局限于圖書館場館的社會化、專業化、個性化的信息提供基礎設施,同時也是通過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傳播知識的一種新的服務方式。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進入實施階段以後。人們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通過網絡等方式便捷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這些信息資源基本上囊括了人們生産生活中各行各業的知識。”
7年前,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説,信息化僅僅是腦海中一個模糊的概念,計算機也是辦公自動化的奢侈品,而互聯網則更是少數人嬉戲的一個神秘處所,當時人們想要借閱一份資料,常常需要用幾天的時間到圖書館等場所去查找,而我國唯一的國家圖書館,當時也僅有4台通訊服務器,十五台終端計算機和40多個網上用戶。據統計,到1997年底為止,我國僅有不到30萬台計算機上網,而且其中85%以上是通過撥號上網的。
針對我國信息化滯後的現狀,江澤民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提出:“四個現代化,哪一化也離不開信息化”。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也適時地提出了:“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産力的跨越式發展。”
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自1995年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不斷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國的信息産業以年均增長50%以上的速度飛速發展起來,信息化程度不斷得到提高。現在,我國的寬帶網絡已經覆蓋全國,信息公開化和社會共享的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人們查閱一般的資料只需要坐在家裏點擊計算機的鼠標,瞬間就能完成,信息化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同時,網絡遠程教育讓大山深處的學子能夠面對面地聆聽到著名學者的講課;政府部門的網絡化辦公既節省了開支又加快了辦事效率;農民依靠網絡信息指導農業生産增加了收入。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也帶動了我國相關技術的發展,有效地推動了我國經濟建設向前發展。
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不僅能夠進一步享受到網絡智慧化家庭帶來的便利,更加方便地進行學習、工作和生活,而且信息化的發展必將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傳統産業的改造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對加快改革開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以及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都將産生深刻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