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塊位於北京市區內的作物品種試驗田裏,育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種植物雜交品種,和保存的各種移植來的草類植物。
這種生長于新疆、內蒙一帶的冰草,由於草場退化,被科研人員收集回種籽加以保存和研究。這片小麥就是冰草和普通小麥進行遠緣雜交實驗的新品種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董玉琛博士:“ 冰草,它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多年生的草,自身抗寒力、抗旱力都非常強,拿回來的數據材料中有些抗病能力也很好,這些我們都做了抗病鑒定。收集這些種子和材料,放到國家種質庫裏,把抗寒、抗旱、抗病蟲害好的冰草拿來與小麥雜交。”
一切作物的研究與開發都源於物種的收集和保存。很久以來,民間就流傳著寧肯餓死娘,不動種子糧的説法,可見種籽是一切生物繁殖、進化的根本。任何一個發達國家或有能力的國家都相繼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種質庫。中國是農業大國,擁有豐富的物種資源和植物遺傳資源,這一方面為廣泛的種質收集和保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又與許多國家一樣,由於環境不斷惡化,土地遭到侵蝕,大量物種面臨瀕危境地,又使這份收集與保存帶有某種搶救的迫切性。
我國國家級種質庫由三座低溫種質庫組成,其中兩座位於北京,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所;另一座是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復份庫,平時只作保存,不做研究和開發利用。
國家種質保存,是採用現代化設備和手段防潮、隔氣、保溫、除濕、製冷,為種籽創造低溫乾燥的儲存環境,延長壽命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目前國家種質庫容量40萬份以上,自動控制,自動顯示,自動記錄,日處理種子能力200份,一般作物種籽可保存50年以上,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現代化種質庫之一。與分佈在全國各地的中期庫和國家種質苗圃組成輻射網,形成健康有序的種質材料的分發與交換。 資源共用,成果共享。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王述民博士:“作物種子資源長期保存,是育種的基礎,也是我們國家21世紀糧食安全的保障。我們這個國家庫,也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和利用,通過一些生物技術的辦法,對這些種質資源進行深入鑒定和評價,從中發掘一些好的種質資源,發掘一些好的基因,把它利用到作物種植裏。”
近年來,我國在作物種質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取得了長足進展。農作物品種不斷更新換代,良種覆蓋率達到85%以上,極大地增強了作物抗澇、抗旱、抗病蟲害的免疫能力,大幅度增産增效給農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進入二十一世紀,生物物種的保存與研究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命題。中國正以資源豐富,庫存雄厚,技術先進和科研成果推廣顯著等項優勢,在國際間的交流與對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人達成這樣一種共識:未來環境的改善, 生産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掌握和利用種質庫的程度。誰佔有越多,研究越充分,誰就佔有主動。
資源是有限的,深入開發利用使之煥發出無限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