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全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1952年當年輕的新中國百業待興的時候,一批同樣年輕的戲劇藝術家們懷著熾烈地熱情,希望通過建立一所“像莫斯科劇院一樣的”人民大劇院,來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貢獻。曹禺院長,焦菊隱,歐陽博,趙起楊副院長,這幾位中國話劇界的宿將自然又肩負起為“人藝”奠基的使命。在討論建院目標時他們表現出對於“自我”的強烈追求,明確提出建構”自己的即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演劇體系”,“逐步建立一種風格”。
焦菊隱,時任“人藝”副院長,總導演。他的藝術實踐與理論建樹奠定了“人藝風格”的基礎。
“心象”學説,是焦菊隱創立,於是之加以發揮、豐富的中國的戲劇理論。他們在吸收西方演劇學派,特別是斯坦尼斯拉伕斯基表演體系的基礎上融合了中國戲曲的藝術精神和藝術因素,以及中國古典詩論,詞論、畫論的養分而形成自己的理論和演劇方法。
大體説來,表現在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追求話劇民族化,特別是京味京韻和厚重的北京“四九”城文化色彩,強調演出的詩意、整體性;創造鮮明舞臺形象,等方面。
儘管由於歷史的原因,話劇藝術被份外地加上了各種沉重負荷,在藝術創作和學派借鑒方面也受到一元化的種種束縛。但在尋找“自我”的里程上,這一代人無疑邁出了堅實而成功的一步,此後所言的繼承、超越、發展才有了根基。而“人藝風格”的構建也是對此前中國幾十年來的話劇實踐,以及更加悠久的中國戲劇經驗、美學傳統的一種總結、凝聚、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