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石刻它的內容也是從晚唐開始由晚唐五代一直到南北兩宋時期的摩崖的石刻,它有大的石龕也有小的石龕。
唐朝的觀音菩薩(造像)就是面目清秀、面如滿月,還有就是薄紗貼體、袒胸露臂,感覺輕紗薄絹之下見得到肌體起伏,具有那種盛唐的遺風,盛唐以肥為美,所以它們都挺豐滿的,而且穿戴比較少,都是袒胸露臂的,顯得特別地開放。
與南段那些雕塑最大的區別就是因為南段是晚唐的一些雕刻藝術,所以它保留了很多的這個晚唐的一種當時的社會風氣,比如説它們穿著服裝是袒胸露臂的,那麼這個時候已經是宋代的這個浮雕了,它的穿著呢就是瓔珞蔽體,仔細看它胸前的這些瓔珞每一個花都是很細膩,雕琢的都很精緻。
來大足看石刻可能很多朋友只去過寶頂山,有的朋友是跟團去的,跟團的時候可能由於時間關係或者是一些經濟的問題就不來北山了,但是實際上北山是一個很值得一遊的地方。像北山它雖然不如這個寶頂山的規模龐大、氣勢宏偉,但是它卻有很多石窟中的精品。
每一個這個佛的雕塑都是非常的精湛,它每一個佛都可以好像自成一龕,但是整個窟又渾然一體。最讓我感到驚詫的就是這個日月觀音,它的肌膚幾乎是吹彈可破的,這個光澤從左邊打過來的時候給人感覺那個皮膚是很圓潤、很光滑,好像你一碰它就可以馬上吹彈而破的感覺似的,我覺得在宋代有這樣的雕刻藝術真的讓我感到很嘆為觀止。
那麼還有就是裏面這個解説員在跟我介紹的普賢菩薩,它坐著白象,大家可以看這個肩很窄,它的這種端莊、嫻淑、嫻靜的這種體態很有東方美的那種氣質,所以被譽為東方的維納斯,同時還讓我感到很驚嘆的就是這個菩薩它戴的那個花冠全部都是用鏤空的,那種雕刻手法歷時八百多年了,沒有一顆掉下來。
我這次來看這個大足石刻是跟很多旅遊朋友一樣先去的寶頂山然後再來的北山,但是實際上當我玩完以後我覺得應該先來北山再去寶頂山,原因是這樣的:就是説它這個石刻是有歷史進程的,有一個大的歷史脈絡,你看起來可能有了對比,你可能會更加清晰。
這個北山的石刻是由晚唐就開始建造,一直建造到了兩宋的時候,而這個寶頂山是在南宋年間建成的,那麼如果先看了北山的石窟以後你可以很明顯地對比出唐宋兩代它對於這個石刻藝術不同的這個展現的手法,看完這些以後再去看寶頂山你會有更清晰的這個感覺。而且再有一個特點就是北山的石窟它不像寶頂山的那麼連貫,它有大的石龕有小的石龕,寶頂山的石刻它的氣勢更宏大,如果你要先看了那兒的再來看北山的就會覺得好像這個北山很一般,所以我建議大家先來看這個小的、精湛的,再去看那個大的、宏偉的,感覺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