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遼寧省蓋州市農村的劉文秀老人打來電話説,他為揚屯鄉政府工作了26年,在60歲時,他提出退養,鄉黨委研究決定,每月發給他130元的生活補助費。但僅發了兩個月就停發了。
在農村,像劉文秀這樣的老人並不少見。他們是農民,因為有一技之長,往往被基層政府單位長期任用,而沒有從事農業生産。從某種意義説説,他們不同於普通意義上的農民。但又因為是農民身份,所以他們不存在退休,也不可能有退休工資。那麼他們在年老以後,養老問題如何解決,他們是否該享有養老金呢?
帶着這些問題,記者和隨行律師來到了劉文秀家。劉文秀告訴記者,他在進鄉政府工作以前,曾做過13年村會計,5年村書記,因為懂財會業務和經營管理,1976年被鄉政府調任為揚屯鄉機械廠書記,從此開始為鄉政府工作。歷任鄉企業辦會計、主任、鄉辦公室文秘、鄉土地管理所管理員等職,從1976年開始到2000年退養,算起來工齡整整26年。
在一張幾乎被磨碎的履歷表上簡單地記載了劉文秀一生的工作歷程。從表上可以看出,他在鄉政府各部門工作的具體時間。從1976年到2000年,工作一直是連續的。原揚屯鄉黨委書記劉家永也證實了這些。他説劉文秀在鄉企業辦、辦公室等重要部門任要職,工作是認真負責、勤勤懇懇的,所以才可能在鄉里穩定地工作這麼多年。
那麼劉文秀在工作期間,與鄉政府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呢?隨行的黑龍江省萬邦律師事務所孫煒律師的看法是:儘管劉家永不是國家的正式的幹部,按過去的話來説,也就是説沒有編制,也沒有這個事業編,但是,我認為事實上他是屬於受政府所聘用的工勤人員,也就是説事實上形成了一種勞動關係。那麼他也應該簽訂勞動合同,受《勞動法》來進行調整。
律師提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不實行或不能參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工作人員屬工勤人,應當簽訂勞動合同。在這些黨委工作六個月以上,又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屬事實勞動關係,受勞動法調整。
既然劉文秀和鄉政府之間是事實勞動關係,鄉政府就該履行《勞動法》及配套規章規定的相關義務,為劉文秀解決養老和醫療等問題。而實際情況是,劉文秀在60歲提出退養時,鄉黨委根據當地農村政策決定,從2000年1月開始,每個月發給劉文秀130元的生活補助費,用於解決劉文秀的部分養老問題。這樣的情況在農村很常見,從情理上説也是應該的。
可是劉文秀和老伴僅靠着130元錢無法維持生活,他就憑着自己的會計技能在鄉工程公司找了一份臨時工作,每月工資為240元。正是又有了這240元的收入,鄉政府就改變了鄉黨委曾經作出的決定,停發了他的130元生活補助費。迄今為止劉文秀只領到了兩個月的補助費共260元。他難以理解,鄉黨委的決定怎麼會不算數呢?
隨行律師告訴他,這只是一個基層農村政策,畢竟沒有形成法律。所以鄉里不給他這個錢,也沒有辦法。既然如此,鄉政府應該根據《勞動法》的規定,為劉文秀上繳養老保險,從這個渠道也可以解決他的養老問題。
但劉文秀告訴我們,鄉政府並沒有這樣做過。鄉政府既不給劉文秀生活補助費,又未也他上過養老保險,那對劉文秀的養老問題又是怎麼考慮的呢?由於揚屯鄉已於2001年6月併入什字街鎮,於是記者找到了鎮黨委書記辛振廷。他的解釋是,劉家永本身的體制是臨時人員,一直沒轉正。如果轉正了,可以管退休金;如果沒轉正,就屬於以工代幹,不幹了就是回家了。
“回家就回家了”,這話説起來輕鬆,但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難以承受的還是劉文秀。既然劉文秀不能享受生活補助費,就應該享有養老和醫療保險,當記者問及鎮政府是否為他上繳過養老和醫療保險時,回答是否定的。也就是説,鄉政府根本沒有履行基於事實勞動關係,而應該履行的法定義務。那麼劉文秀能否取得養老金呢?
隨行律師孫煒認為:工勤人員就只能享受社會養老的這種待遇。也就是説即使過去沒有簽定合同,政府、企業沒有給他交醫療保險,甚至養老(保險)金,也可以採取補交的辦法,給他提供這樣一種保證。這種情況下,劉文秀就可以領取醫療以及養老的社會保險,享受有關的社會待遇。
服務提示:律師提示,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未繳納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可以向保險機構補交所欠款額,同時繳納滯納金。
早在1986年國家就確定了勞動合同制工人退休養老的社會保險制度,到1994年勞動合同制已在全國鋪開,機關事業單位的的工勤人員也該及時按勞動法及其配套的有關規定建立養老保險。我們有80%的人口在農村,而且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加快,老年人口在人口總數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實現老有所養是全社會的責任。所以作為鄉一級的基層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認真貫徹好養老保險制度意義重大。(編導:馬雲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