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都市之中奔流不息的車越來越多地替代了匆匆的步履,雖然省去了徒步的辛勞和公交的擁擠,然而有限的駕駛空間和單一的駕車姿勢卻給駕車人的健康帶來了新的問題。
被訪者甲:“每天大概要在車上呆兩三個小時吧,反正也挺煩的,平常要跑長途的話就得六七個小時,腰酸背疼肯定是有的,老是一個姿勢肯定累。”
被訪者乙:“以前沒車想自己有一輛車,現在有車了有時候也想走一走,人們都説安步當車。”
安步當車倒是挺符合環保的理念,可是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恐怕不允許您花上兩三個小時的時間悠閒地從此地走到彼地去,畢竟開車辦事兒省時省力、效率也高,不過長期駕車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能忽略了駕駛對身體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
據統計,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800多萬輛,來自國家職業病防治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隨着私家車擁有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前好發於司機的職業病已經擴展到普通人群當中,而這些疾病很多都是由不正確的駕駛姿勢引發的,例如脊椎間壓力不平衡、導致的腰椎頸椎病、身體供氧不均勻引發的胃腸功能紊亂、血液循環不暢、肌肉痙攣等。如何保持正確姿勢預防駕車病的發生呢?讓我們來請教一下專家。
專家:“保持正確的駕駛姿勢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環節,第一就是肩關節部位,肩關節前傾形成的角度應該控制在10度到45度之間。第二個環節就是肘關節,肘關節的角度應該控制到80到120度之間。第三個環節就是髖關節,髖關節的角度應該控制在95度到120度之間。第四個環節是膝關節的角度,膝關節的角度應該控制在95度到135度之間。還有一個就是踝關節,踝關節上傾的角度應該是90度到110度之間。這樣一來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符合人體工效學的基本原則,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肌體的疲勞和承受的壓力。”
以中國人的平均身材作為參照,駕駛員座椅的深度應該達到51厘米,寬度達到34.4厘米,而靠背的高度則應該在48—63厘米之間,寬度在34—48厘米之間較為舒適,座椅與腳跟落點之間的高度差要在10厘米到20厘米之間。至於目前許多汽車生産廠家為駕駛舒適而增加的新功能則更加體現出人性化的設計,例如一些歐洲車配備有坐姿記憶功能,可以將多達三名駕駛者的最佳坐姿狀態輸入按鈕,避免了由於駕駛者的更換而引發的不適和不便。方向盤妨礙駕駛者出入的問題在一些車型中也得到了解決,可上下左右移動的方向盤不僅方便出入,而且您還可以依據自己的身高調整出適合自己的方向盤高度,這些設計都更大程度地追求和滿足了人與汽車之間的和諧。出行的時候車就像我們的鞋,擁有一雙高檔舒適的鞋那麼真要恭喜您省去了很多麻煩,可如果自己的車只是平凡的奧拓、夏利、富康,難道就和舒適的駕駛無緣了嗎?讓我們來聽聽自駕車旅行者陳先生的貼心提示。
陳先生:“我儘量利用我車上的一些設備,比如説可以把座椅向前拉一拉,讓我的腿靠在儀錶盤下面,車中央的臺上讓它靠得近一點,省得腿老在那兒支撐着累,但老靠在那兒身體離方向盤近了,時間長了,胳膊因為彎得角度大也疲勞,跑一段時間我再把座椅拉得遠遠的,把腿伸直了,買一個小頭枕、小腰枕,有的是充氣的,有的是絲棉、海綿那一類,它可以彌補原車座椅設計的缺陷。”
多了這些東西,對你的健康、對你的駕駛安全都是有好處的。長途駕駛儘量到每一個休息站停下車,下車走動一下,恢復一下你的腿、腳脖子、手,活動活動肩膀。
別看這幾個動作有點小兒科,可對只顧悶頭開車的還是很有必要的。開一段車,下車活動活動腿腳,不僅能夠松馳緊張的神經調整疲勞的肌肉,更重要的是別只顧着趕路而忽略了路邊的好風景。
服務提示:座椅靠背的可調節範圍應該在95—110度之間,而向後傾斜20—30度時最為合適。
(編導 劉 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