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在2001年世界衛生報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約有4.5億各類精神和腦部疾病患者,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個時段産生某種精神障礙,而精神障礙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病。
2002年7月15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京宣佈,正式起動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工作。
看了上面的內容,有這樣一個事實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在今天高速前進的社會和人文環境下,每一個人面臨的生存與發展的競爭日益激烈,隨著罹患心病的人越來越多,需要把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和諮詢工作科學規範化,那麼患者在諮詢之前需要了解一些什麼,又該做哪些心理準備呢?
一般來説,求助心理諮詢是因為在生活或工作中因為某種重大事件造成個人心理困擾時自己無法解決,親人朋友也不能提供正確的幫助,自己又因此久久不能釋懷而造成不解決,就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情況,這個時候您最需要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幫助和指導。
心理諮詢它提供的服務是什麼呢?
專家:“第一個我覺得很重要一個給來求助的人一個心理宣泄的機會,除此之外就是可能改變一些看事物的角度,然後在行為上、生活方式上看怎麼能夠有一些變化,最重要的就是説可能改變對自己的態度。”
那究竟什麼樣的人可以去找心理醫生去求助心理諮詢?其實我們説心理諮詢不是只對一些有病的人,説我有病了才去見心理諮詢,見心理醫生,其實我們説心理諮詢它的受眾面是大眾的。
很多人對於看心理諮詢門診的陌生,除了錯誤的認為有病才看之外還源於對諮詢過程的錯誤認識,一般來説有兩個誤區比較明顯:一是認為心理諮詢只是諮詢師的事;二是心理諮詢可以立竿見影。而實際情況是心理上的問題絕不像傷風感冒、頭疼腦熱那樣,只要醫生開處方患者被動的吃藥、打針那樣簡單。心理諮詢需要的是醫患雙方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患者在諮詢中的主動地位越突出,諮詢的效果也就更加明顯。在這裡心理諮詢師依據病情起著分析引導、支持的作用,或者説是在你需要幫助時心理諮詢師在陪你走過這一段。
心理困擾的産生和心理諮詢的特殊性決定了希望通過一兩次治療就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是不現實的,而那種直接向諮詢師提出你告訴我該怎麼辦這樣的良藥也是沒有的,在心理諮詢當中患者的信心和勇氣其實是自己最好的良藥。
心理諮詢的原則不是代人去做聰明的決定,而是幫助人學會聰明地做決定,心理諮詢師提供的是觀點與方法,疏導患者的心理癥結,最後的主意還得自己拿。
當然心理諮詢我想它可能最重要的不是一定告訴你怎麼做,而是當你面對新的困擾的時候你變得有能力自己去面對解決那樣的問題,這是心理諮詢最重要一個目標。而患者的信心和勇氣是要鼓勵的,患者在出現心理困擾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不要等到問題成堆了才想到做諮詢,那時僅僅做心理諮詢已經不夠了,更需要進一步的心理治療了。心理諮詢防患于未然,看心理門診關注心理健康,是健康體魄的完整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