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欄目介紹     主持人     編導手記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


  春節前我們攝製組到了一趟四川省自貢進行拍攝採訪,自貢市是座人文薈萃的城市,它有二千年井鹽生産歷史,它有八百年的綵燈文化,億萬年恐龍之迷,塑造了城市的形象,使它以其厚重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卓立於中國西部,四川之南。所以這次我們把拍攝對象放在了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于1959年建立起來的,是中國唯一的鹽業博物館,在這個博物裏專門陳列收藏及研究中國的井鹽資料,蒐集了不少中國鹽業歷史文物並珍藏及展出了我國唯一一套中國古代井鹽鑽治井的工具。這套鑽治井工具共有一百三十余種,大約四百多件,它們的形態各異,輕重、長短比例懸殊,但是它每一種工具都有獨特的用處,來處理鑽井過程中,井下錯綜複雜的情況。

  自貢鹽業歷史悠久,自貢市的名字也是因鹽而得名的,自貢其實就是自流井和井兩個著名産鹽區的合稱,它的産鹽歷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東漢章帝時期,自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産鹽區域,所以在自貢鹽場數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直接或間接從事鹽業生産的人。如今鹽業博物館的館址就建在了一個古建築物裏面,叫西秦會館,這個會館是乾隆年間,由陜西的商人共同耗資數萬兩白銀共同合資修建的,當時叫“同鄉會館”。由此呢就可以想象的出來,當時自貢鹽業的發展是相當的繁榮。

  在我們拍攝這個博物館的時候導遊就告訴我們,自貢因為它的地下有著豐富天然氣資源,所以這裡這裡都是以打井資源為主的,打井資源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呢是要鑿井,第二是提取地下的鹽鹵,第三才是制鹽;這個過程説起來輕巧,聽起來也簡單,但這個過程對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任何機械化的年代,他們都是用雙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來完成打井制鹽的全部過程。我在拍攝過程中還聽到了一段有關打井治鹽的真實故事,因為它過於沉重,所以我在做節目的時候沒有加進去,在這個館裏有一套古時鑽井所用的工具實物。它是利用了足踏的方式,帶動銼頭上下運動,利用銼頭在運動中形成的動力來衝擊岩石和破碎岩石的,而當時的鹽工所站的踏板只有六七米厘米的寬度,因為在他們的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所以鹽工們隨時都會有墜入深淵的危險,當時鹽商們為了鼓勵鹽工們的勞動就規定了如果鹽工們在上面踏幾腳就給幾個銅板,所以在當時把這種做法稱為“腳腳紅”它的意思就是説每踩一腳除了會得到銅板之外,每一腳過後,都在踏板上留下鮮紅的血印。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就用這種方法鑽鑿了一口千米深井,這在世界上也是舉無先例的,這口千米井現在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果現在到自貢去旅遊,一定要去看一下這口千米井,因為它不但代表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同時也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與汗。

  我做完這期節目,讓對我國的鹽業發展歷史感到驚嘆,對古人的智慧感到敬佩,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一下它的歷史,聽一聽它的故事,我想在鹽業歷史博物館裏一定會給每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編導:畢艷玲)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