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擴大內需,我國開始實行積極財政政策,4年來已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5100億元,那麼這些錢的使用效果如何呢?國家計委副主任姜偉新今天接受本欄目記者採訪時表示,發行國債不僅促進了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還集中力量建成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辦成了一些多年來想辦而沒辦成的大事。
姜偉新向記者表示,4年來,國家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3萬公里,完成390座重點大型病險水庫的加固工程,當1999年長江中下游出現僅次於1998年的歷史最高水位時,直接經濟損失減少300億元;目前三河三湖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正在順利進行,北京城市環保工程初見成效;而為了緩解糧食倉容長期緊張的矛盾,國家還利用國債建成國家儲備糧庫倉容1011億斤,使國家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明顯提高。另外,企業技術改造和産業升級也是國債投資的重點領域之一,4年來國家安排國債投資400多億元,約佔國債發行總額的8%左右。這些投資主要是用於了企業的産品升級換代,用於了技術産業化,用於了設備的國産化,這三個方面呢,應該説是近期內我們國家企業在改組改造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經過這些國債投資的投入呢,應該説企業的競爭能力是很大的提高。
姜偉新説,這些項目的實施有力配合了國有企業改革工作,重點扶持的高科技産業化項目、新材料專項和信息網絡專項等工程目前已取得較大進展。同時交通也是國債投資的重點領域,目前國家已投産鐵路新線4007公里,復線1988公里,到2001年底,我國已新增公路通車里程2.55萬公里。 (李思思 石正宏 孫惠君 劉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