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成就篇     市場篇      改革篇         



國債投資 利國利民 拉動經濟 功不可沒


  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4年來累計發行國債5100億元,力度之大,為共和國歷史上少見。這些錢使用效果怎樣呢?由國家計委提供的一組資料表明,通過實施發行長期建設國債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國成功地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了快增長、高效益和低通脹的良好發展勢頭。

  擴大投資需求 拉動經濟增長

  2001年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惟獨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取得了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7.3%的佳績。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得益於1998年以來我們實施的以擴大內需為主要內容的積極財政政策。連續4年的國債投資,對有效擴大國內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據統計,1998年國債項目投資帶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1999年帶動2個百分點,2000年帶動1.7個百分點,2001年帶動1.8個百分點。

  也許人們對1998年的長江特大洪水還記憶猶新,當時,全國人民都為沿江堤防出現的險情揪著心,捏著汗。而1999年長江中下游出現僅次於1998年的歷史第二高水位時,新聞鏡頭裏卻沒有這麼多的險情了。由於政府將國債大量投入大江大河大湖的堤防工程,幾年累計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堤防3萬公里;總長3385公里的長江幹堤三度達標的堤段達80%以上;長江沿岸完成移民建鎮200多萬人,增加行蓄洪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完成390座重點大型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這些措施增強了抗禦洪澇災害能力,使得1999年的洪水襲來時,沿江堤防出現的險情比1998年減少82%,較大險情減少84%,減少直接經濟損失約300億元。

  以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工程為代表,4年的國債投資使政府得以集中力量建成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辦成一些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大事:

  ———“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進展順利;北京城市環保工程初見成效,北京市大氣污染加重趨勢得到控制,主要空氣污染指標呈下降趨勢;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1793萬畝,飛播造林680萬畝,封山育林7783萬畝。

  ———“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和西部開發八條通道加快了建設。到2001年底,新增公路通車里程2.5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000公里;安排了399個中西部地區國家級貧困縣出口路建設,總里程2.2萬公里,到2001年底可完成1.02萬公里。

  ———投産鐵路新線4007公里,復線1988公里,電氣化里程1063公里。南疆鐵路、京九南段復線、株六復線等一大批工程投入使用。

  ———建成國家儲備糧庫倉容505.5億公斤,將極大地緩解糧食倉容長期緊張的矛盾,使國家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明顯提高。

  ———利用國債資金實施了一大批技術改造、高科技産業化、裝備國産化項目,加快了企業技術進步,推進了産業結構升級,替代了部分進口産品,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也有力地配合了國有企業改革工作。

  國債投資在建成一批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的同時,還促進了地區生産力佈局調整和優化,推動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從1998到2000年,每年安排西部地區的國債投資佔當年國債投資比例保持在1/3以上,2001年安排西部地區國債投資的比重超過40%。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以及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青海鉀肥等西部地區重大工程進展順利。

  促進就業 增加稅收

  國債投資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同時,直接創造就業崗位的效果十分明顯。按照國家計委的測算,4年來國債投資直接創造新就業崗位約500萬個,約佔同期新增就業崗位總數的1/5強。如果考慮到國債投資項目的結構特徵和産業關聯帶動作用等因素,國債投資間接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更多。

  由於大部分國債資金投向了退耕還林還草、水利、交通、糧庫、環保、城市市政設施和農村電網改造等勞動密集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創造的經濟增加值所能帶動的就業崗位,遠大於技術密集型産業和項目。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的産業關聯帶動作用,如公路建設帶動運輸業及其就業增長,旅遊業一個直接就業崗位可以間接拉動相關行業5個就業崗位;高校國債改善了高校的辦學條件,使1999年和2001年高等學校共擴大招生150萬人、增加在校生300萬人,對緩解就業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等,國債投資實際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遠高於500萬個。

  在國債投資的帶動下,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有力地保證了稅源的穩定增加,1998—2000年稅收收入年均增長15.2%,2001年1—11月各項稅收累計已超過2000年全年的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21.7%。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分析,4年來稅收增長的特點與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有著密切關係,稅收增長中有一半的因素是經濟增長所帶動的。積極財政政策通過國債投資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在為微觀經濟運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硬體環境的同時,還通過國債資金的直接投入、稅收政策調節等措施,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改造傳統産業,支持了一些符合産業結構調整方向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結構升級,帶動了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大幅度增長。此外,在國債投資安排中,國家加大了向中西部傾斜的力度,為中西部地區發展經濟、增加稅源創造了條件。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改善人民生活環境

  國債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特點。

  近幾年來,在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方面,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批農網改造工程覆蓋了全國的2400多個縣,共安排投資計劃1893億元,其中國債資金佔20%,為農網改造工程的資本金。到去年底,全國已累計完成投資1815億元,佔全部投資計劃的96%。60%以上的農村地區從中受益,農民生産生活用電條件改善,農村電價明顯降低,農村用電量顯著增加。

  在國債投資的帶動下,各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起來,有效緩解了一大批省會和地級城市的供水困難,提高了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緩解了城市交通擁擠狀況,改善了城市空氣質量,使這些城市面貌明顯改觀,服務功能得到強化。4年來,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2366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1161萬噸,日垃圾處理4萬噸,日供氣能力555萬立方米,集中供熱面積4846萬平方米。

  國債項目建設不僅直接擴大了國內需求,有力地拉動經濟增長,同時也對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發揮了積極作用。從農村的情況看,運用國債資金開展大江大河治理,病險水庫加固,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和農村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提高了農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減輕了農民負擔,為農民增收創造了好的環境;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和天然林保護工程,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通過補貼的方式直接增加了退耕地區農民的收入;大規模建設中央儲備糧庫,提高了國家糧食儲備能力和調控糧食市場的能力,運用保護價敞開收購保障了種糧農戶的基本利益;各地組織農民參與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增加了農民的務工收入。1998年—2000年在自然災害頻繁和災情較重的情況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仍達到3.4%,2001年預計增長4%。

  從城鎮的情況看,運用國債資金加強交通、通信、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使國內一些行業的生産能力得到較好的利用,改善了企業的經營狀況,為提高在崗職工的收入水平、增加就業崗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由於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國債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為近幾年的財政收入增長創造了條件,在此基礎上,國家幾次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加大對社會保障支出的力度,提高社會保障的標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蓋面明顯擴大,有效地保障了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1998年—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1%,2001年預計增長8.2%。 (朱劍紅)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