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成就篇:國債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
|
|
據統計,中國政府自1998年開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共發行了5100億元長期國債,國債資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改造、農林水利設施建設、環境保護以及教育、社會保障等領域。
國債資金所産生的效益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經濟效益,例如近年來我國共投資3000多億元進行農村電網改造,結果使農村電價降低,用電量增加,電力企業效益明顯提高,農村市場各種耐用消費品銷售趨旺。另一類是間接效益。例如,近年來我國利用國債資金修築了3000多公里的長江幹堤,雖然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但是在1999年遭遇特大洪水襲擊時,長江流域比往年節省防汛投入和減少經濟損失共300多億元,發揮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國債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初見成效
一九九九年,中國政府決定從新增國債中拿出一部分用於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截至今年,國家已下達一千二百一十八個項目,總投資二千八百一十億元人民幣,其中銀行貸款一千七百二十一億元,國債貼息資金二百六十五點四億元。現在,該項措施初見成效,在推動中國企業技術改造和國民經濟發展兩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上述項目的順利實施不僅幫助國有企業實現了三年改革與脫困目標,而且推動了中國工業結構調整和産業結構優化與升級。這些項目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擴大了內需,帶動了整個社會的技改投資增長。國家每一元國債資金可帶動十元社會投資、六元銀行貸款。政策啟動當年完成的技改投資比上年下降兩個百分點,啟動第二年即變為增長十三個百分點;今年前九個月完成技改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四點一,比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和基本建設投資平均增幅分別高出八點三個和十二點四個百分點。
二是推動工業結構調整,促進了産業優化升級。獲得國債技改貼息的冶金、有色金屬、石化、紡織、機械、電子信息和造紙工業七個重點行業,將於明年基本實現各自既定的標誌性目標,中國工業整體水平會由此有新的提高。
三是鞏固和擴大了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的成果,使一批行業排頭兵提高了核心競爭力。承擔了已下達項目一半以上的五百二十戶國家重點企業和一百二十戶企業集團,改造後的技術裝備水平已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四是工業主要污染源得到治理,增強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國債技改項目推動了重點行業耗能大戶的節能降耗,可再生資源的開發、清潔生産和環保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國債投資有效擴大了國內需求
中國自1998年以來連續實施的國債增發戰略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國債投資有效擴大了國內需求,使得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普遍出現下滑的情況下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截止到2001年底,中國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5100億元,國債項目直接帶動地方、部門、企業投入配套資金和銀行安排貸款約100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的發行不僅將部分儲蓄迅速轉化為投資,發揮了銀行部分沉澱資金的作用,而且使國內相對過剩的原材料和機電設備等投資類産品的生産能力得到較好的利用,促進了工業生産穩定增長和企業效益的明顯改善。據有關方面測算,1998年國債項目帶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1999年帶動2個百分點,2000年帶動1.7個百分點,2001年帶動1.8個百分點左右。2001年,GDP比上年增長7.3%,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2%左右。
國債項目的建設還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自1998年以來,國家共安排967個城市基礎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規模約3300億元,涉及全國95%的地級市以上以及中西部地區部分縣城,有效緩解了一大批省會和地級城市的供水困難,提高了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緩解了城市交通擁擠狀況,改善了城市空氣質量,使得這些城市面貌明顯改觀,服務功能得到強化。
國債投資還使中國政府有條件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辦成了一些多年未辦成的大事。其中包括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工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公路鐵路建設、中央儲備糧庫建設和國企的技術改造與産業升級等。
在安排國債投資時,由於注重了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因而促進了地區生産力佈局的調整和優化,使推動西部大開發邁出了實質性步伐。1998年到2000年,每年安排西部地區的國債投資比例保持在1/3以上,2001年安排西部地區國債投資的比重超過40%。國債投資加快了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西部生態環境建設;使得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青海鉀肥等西部地區重大工程進展順利。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證券時間、中華工商時報、新華社
|
|
今年新增1500億國債投資方案確定 |
|
國家經貿委提出今年國債技改重點目標 |
|
朱鎔基説今年擬發行15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 |
|
國債項目扶持西部及貧困地區道路建設 |
|
國債項目帶動旅遊業發展 |
更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