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騏驥馳騁 喜迎新春         



春 節 與 酒


  在中華民族絢麗多姿的眾多節日中,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是最悠久、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在春節的眾多習俗中,飲酒又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西周時期,人們為慶祝一年的豐收和新一年的到來,就捧上美酒,抬著羔羊,聚在一起,高舉牛角杯,同聲祝賀,從此,開了過年飲酒的先河。到了漢代,"年"作為一個重大節日逐漸定型。到了這一天,家人放過爆竹後歡聚一堂飲椒柏酒,而且是讓年齡最小的先飲。東漢時期,初一(又叫元旦)黎明時,各級官吏都要到朝廷給皇帝行賀年之禮,皇帝也興致勃勃地接受群臣的朝賀,名曰"正朝"。漢制規定,群臣入宮朝拜需根據品位的高低帶不同的禮品,皇帝也要設宴款待群臣,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都可以參加禦宴。經學家戴憑官侍中時參加一次禦宴,皇帝為考察大臣們的學問,特令大家互以經史考辯詰難,釋義不通者讓坐給通者,戴憑連連獲勝,連坐五十余席,一時傳為佳話。這種朝賀之風往後愈演愈烈,曹植在詩中描寫曹魏時期的盛況説:"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為佳會,宴此高堂,尊卑列敘,典而有章。衣裳鮮活,敝敝玄黃,清酤盈爵,中坐騰光。珍膳雜沓,充溢圓方。笙碧既設,箏瑟俱張。悲歌厲響,咀爵清商。俯視文軒,仰瞻華梁。願保慈喜,千載為常。歡笑為娛,樂哉未央!皇家榮貴,壽考無疆"。傅玄的《朝會賦》描寫晉時情況更加生動形象,讀之讓人如臨其境。元、清兩朝的蒙、滿兩族入主中原後,也都積極汲取漢文化,極重元旦朝賀之禮,把賜宴當作攏絡人心的有效手段。元詩人薩都刺《都門元日》一詩寫道:"元日都門瑞氣新,層層冠蓋羽林陳。雲邊鵠立千官曉,天上龍飛萬國春。宮殿日高騰紫靄,蕭韶風細入青雯。太平天子恩如海,亦遣椒觴到小臣。"

  漢民族向有"守歲"的風谷,"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周處《風土記》。唐代宮中守歲,常常大擺宴席,讓侍臣應製作詩,歌舞昇平。初唐詩人杜審言的《守歲侍宴應制》詩寫道:季冬除夜迎新年,帝子王臣捧禦筵。 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庭燈燭上熏天。 彈琴奏即梅風入,對局深鉤柏雨傳。欲向正元歌萬壽,暫留歡賞寄春前。

  皇帝大臣如此,一般的騷人墨客是夜也往往飲酒賦詩,不過他們多是有感而發,與御用詩人的一味歌舞昇平大不相同。賈島一生坎坷貧因,以"苦吟"聞名於世,除夕守歲時,常把一年所作之詩全部置於幾案之上,以酒肉為祭,焚香禱告道:"此吾終年苦心也"。祭畢舉杯痛飲,長歌度歲。韋莊則痛感韶華易逝,遊子飄道:我惜今宵促,君愁玉漏頻。豈知新歲酒,猶作異鄉身。雪向寅前凍,花從子後春。到明追此會,俱是隔鄉人。

  宋時不僅"守歲",還有"饋歲"、"別歲"等花樣,樣樣都離不開酒,"士庶不論貧富,……如同白日,圍爐團座,酌酒喝歌""守歲之事,雖近兒戲,然而父子團圓把酒,笑歌相與,竟夕不眠,正人家所樂也。"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之後,除夕夜想起昔日此時闔家團圓飲屠蘇酒的歡樂,再看看現在身陷囹圄、孤燈殘照的淒涼,感概油然而生: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空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王安石客居他鄉,佳節思親,也難免生"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傷:一樽聊有天涯意,百感翻然醉裏眠。酒醒燈前猶是客,夢回江北已經年。佳時流落真可得,勝事蹉跎只可憐。唯有到家寒食在,春風東泛瀕溪船。

  與文天祥的沉痛蒼涼迥然有別,也與王安石的淡淡哀傷很不相同,詞人楊無咎的除夕之作則表達了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和歡度除夕的悠閒情調:勸君今夕不須眠,目滿,滿泛觥船。大家沉醉對芒筵,願新年勝舊年。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