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三,又是西方的“情人節”。在北京,原價1.5元一枝的普通玫瑰漲至8元;一種從荷蘭引進的新品“咖啡色玫瑰”,每枝則賣到25元。花店老闆説,買花的大都是年輕小夥,專門送給女朋友的。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即便沒有“情人節”的因素,北京人今年的春節也是在“土”、“洋”結合中度過的。一方面,傳統民俗在春節期間回歸,並且大放光彩:中國結、大紅燈籠挂滿大街小巷和商店、飯店的店堂,春聯貼進居民小區,唐裝盛行,窗花、剪紙裝點市民窗戶,民俗廟會紅紅火火……
另一方面,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生意火爆,“巧克力”、“大腰果”等“洋食品”俏銷,有的壓歲錢由人民幣換成了歐元,“洋廟會”開始與傳統廟會“叫板”。就連京郊延慶縣也搭起了“洋戲臺”:充滿異域風情的狂歡巡遊和烏克蘭國家歌舞團的演出,春節期間吸引了眾多的城裏人。
申奧成功,加入WTO,舉辦APEC會議,足球出線……去年,中國人充分直觀地感受到了全球化的浪潮。民俗學專家陳勤建説,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和社會變遷,使人們的觀念等也發生著巨變。這種巨變呈相反的作用力向兩極延伸:一極是不斷地融入全球化,一極是民族自我的重新回歸。這種心態在馬年春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