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清晨,人們趕往田野“採青”,婦女們梳粧浣洗停當,身穿新衣新鞋,到河邊挑”薪水”。在回來的路上,搶著象徵牛、馬、豬、羊、狗、貓的石頭,模倣六畜,邊走邊叫。用來預祝六畜興旺,挑回的新水加上紅糖、竹葉、蔥等煮開,然後闔家共飲,用來表示對美好生活的願望。春節期間歌舞不斷,“春堂舞”是青年男女喜愛的慶祝新年、預祝豐收的舞蹈。他們或背米桿,或挑扁擔,圍繞著米槽邊舞邊打,希望糧谷滿倉。
壯族過年必包粽粑,用當地特産的大粽葉,將十斤糯米、二斤豬肉、三斤綠豆、包紮成大年粽,放在大鐵鍋中燒煮三天三夜。除夕夜放在供臺上祭祖,正月初三或初八日再燒熱後全家共食。打開粽粑時有一種清香撲鼻而來,令人食欲大振。這種十多斤重的粽粑,並不是最大的,廣西邕寧縣的壯族村寨過去在有人中舉後,全村要籌集糯米、豬腳等物,包紮巨型粽粑。
在壯族聚居的地方,每逢過春節,節前要大嫂環境,乾乾淨淨過年。年三十的晚上,各家在堂屋祖先牌位前設供桌,桌前挂一張美麗的壯錦或者刺繡的桌圍,桌上置擺大粽粑、年糕、米花糖及雞、鴨、魚、肉等貢品祭祀祖先。同時在家中火塘內燃燒一根耐燒的大硬木,直到第二天都不會熄滅,以示子孫綿延久長、煙火不斷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