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亨酒店在清朝光緒年間,是紹興一家很普通的小酒店。自從魯迅先生1919年4月以鹹亨酒店為原型的著名小説《孔乙己》問世以來,鹹亨酒店也隨之聞名於世了。魯迅對酒店形象生動的描述,當街曲尺形的大櫃臺,古樸的陶制酒罈、醇香的加飯酒、入味的鹽煮筍、茴香豆……都使游人回憶起魯迅筆下孔乙己的時代,有一種使人非去看看不可的魅力和願望。
現在的鹹亨酒店,是1981年為紀念魯迅一百周年誕辰而重新修建的。它坐落在魯迅路中段,和魯迅紀念館同在一條街上。雖然酒店論面積、氣派都比不上那些建築華麗、燈紅酒綠的酒樓飯莊,但它所特有的古樸雅致卻是其它建築所不及的。鹹亨酒店坐北朝南,三小間瓦房,中間門楣上方懸挂着一塊白底黑字長匾,上面書寫的是“鹹亨酒店”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廊檐下挂着四隻大紅燈籠。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臺,裏面貨架上擺放的全是酒,有壇裝的,也有花雕瓷裝的,瓶裝的,什麼加飯、香雪、元紅等白酒、色酒應有盡有。還未進店便聞到一股誘人的酒香,真可謂開壇十里香了。酒店裏面擺放着許多四方形的木桌和木制的條凳,墻壁上挂着若干幅引人注目的對聯。店門左側有個身穿灰色長衫、站着喝酒的男人,吸引了許多觀光者,他左臂倚靠在櫃臺上,右手指捏着一粒茴香豆。瘦長的體形,青白的臉上夾着一些傷痕,嘴唇上留着亂蓬蓬的花白鬍子,這個活靈活現的雕塑就是孔乙己。孔乙己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受害者,他滿口之乎者也,卻不會營生,麻木不仁,魯迅的小説尖銳地揭露了製造孔乙己這個畸形人物的封建社會。
走進酒店內,顧客還真不少。有説有笑,充滿了快活的氣氛。正面墻上一副對聯吸引了我:“鑒湖釀造名揚四海,古越烹調香飄九州。”這氣勢非凡的詩句,繪聲繪色地把紹興和酒店的特色表現出來。我正在欣賞對聯時,側身望見老詩人劉章和夫人走了進來,選了兩個位置坐下。老兩口果真到櫃臺要了兩小碗加飯酒、一盤茴香豆、兩隻皮蛋,津津有味對飲起來。劉章面對“太白遺風”的匾額,背對櫃臺,呷一口酒,夾一粒茴香豆,悠悠然地默默讀着對聯,着實的被酒店的古雅氣給迷住了。當他看見我時,熱情地招呼道:“來,一起飲酒!”我抱拳説:“謝謝!我因患病戒了酒,進酒店完全是觀光而已!”
改革開放使鹹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聯絡的紐帶。與其説座上客是來飲酒的,不如説是來酒店品味魯迅先生營造的藝術意境。酒店老闆興奮地對我説:“每天來這裡的客人很多,座無虛席,應接不暇。全國各地的都有,還有來自日本、韓國、東南亞的,也有美國、歐洲的,我們是沾了魯迅先生的光,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
離開時,有的人在拍攝鹹亨酒店的匾牌,有的人站在孔乙己雕塑像旁留影,臉上流露出追古思今的滿足。(李景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