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南潯是在徐遲的《江南小鎮》。徐先生用了60多個“水晶晶”來讚美他故鄉——浙江湖州南潯古鎮,水晶晶的朝雲,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甚至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靈魂。從此南潯美麗而古老的倩影幻成一幅幅圖畫扎進了我的夢中,不時縈繞。夢見自己在小蓮莊的碧波瓊樓上邀月對飲,就著清淡的荷風,下酒。
今年初冬我有機會去南潯一走。南潯地處浙北的太湖南岸,因其在潯溪之南,故稱南潯。南宋時,已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浙江名鎮。百間樓是明人董份為女眷家仆而建,一河兩岸,樓房百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每到一地,遇有古房、古河,我總要去走一走。細細尋找隨著歲月逝去的古風遺韻,慢慢品味在此曾發生的吉光片羽;走在百間樓仿佛走進數百年前的歷史,人的心緒也會變得如同這些古老樓房般的溫存和惆悵。望著那雕刻精緻的“牛腿”,撫著那柔情似水的“美人靠”,一幅當年女眷們臨窗撥弦弄簫的閒適圖畫浮現在眼前,當然背後還有怨婦的嘆息。樓的底層均有披檐,檐下河廊輕巧通透,河廊一邊店舖櫛比,食品百貨一應俱全,價廉、物美,桔紅糖、定勝糕,挾著南潯的古風,已香飄萬里。“喂,來包香煙。”一隻小魚船劃到河埠,憨厚的漁夫不下船帶笑喊了一聲。河廊的女店主就含笑走下石階,一手交錢一手遞煙,還互道問候,多麼富有詩意的水鄉生活啊!
南潯又是中西文化的一個交接口。徐遲寫道:“一八五七年夏天,有一個英國絲商,旅行到杭嘉湖平原。……船搖曳在江南運河的柔和水波上,他的目的地是湖州府的南潯鎮。”由於對外的絲綢貿易,小鎮從此具備了世界意識。
巨賈張石銘舊居,又名懿德堂,是南潯豪宅之代表,佔地4798平方米,在青磚黛瓦馬頭墻的中國古建築包圍中,竟然還有一座十九世紀的法國式洋房,在底層豪華舞廳裏,裝潢著法國運來的法皇路易十六的宮廷瓷畫,以及全套法式吊燈。我長時間佇立在舞池中,想象當年那些長袍馬褂和名媛淑女是如何跳華爾茲的。張靜江故居“尊德堂”中一副孫中山的對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道出了南潯人反清的霜寒之路,以及張靜江1929年在西子湖畔創了“集中西精品,弘中華文化”的“西湖博覽會”大略古風遺韻,民風純樸。一縷委婉的槳聲從小河中飄逸而來,它是那麼輕,又那麼柔,如同一個飄蕩的音符。寧靜而恬適,沉積了南潯人溫婉優雅的性格,在“適園”的清代經塔下,一群老太正在自娛自樂唱著越劇,透出世俗的豐足。南潯最有看頭的是大名鼎鼎的嘉業堂藏書樓。民國初年,劉承幹從父輩手中承襲了萬貫家財,這位被魯迅先生稱為“傻公子”的劉承幹不經商不享受,卻傾盡家産在南潯鴣溪畔建起了這座藏書樓,搶救和保存了大量古籍及孤帙,成為“江南私家藏書第一人”。(余小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