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2         



元陽哈尼梯田奇觀形成的歷史文化原因


  哈尼族是中國人口在百萬以上的十余個少數民族之一,總人口達132.52萬人。哈尼族自古以來就是耕種梯田的民族,梯田文化就是哈尼族的代表性文化。據中國最古老的史書《尚書》記載,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礱江、安寧河流域)已經開墾梯田,進行水稻耕作。自唐朝初期(1200年前)的哈尼族在紅河南岸哀牢山區定居下來並開墾大量梯田之後,梯田文化就成為整個哈尼族的靈魂。

  哈尼祖先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用整個民族的心力來挖築梯田。哈尼人只有一把短柄鋤頭、一身錚錚鐵骨,只有胸中萬丈的豪情及腦中過人的智慧,為了開築梯田他們投入了生命的全部。一個哈尼人如何把他的一生與梯田纏繞在一起,通過一個普通的民俗“命名禮”就可以看出來:哈尼人出生時,家人要舉行梯田勞動儀式,在院子地上畫出象徵梯田的方格,如果生男孩,就由一個七八歲的男孩用小鋤頭在方格內表演挖梯田的動作;如果生女孩,就由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在方格代表的“梯田”裏表演摸螺螄拿黃鱔的動作,經過這一儀式才能擁有自己正式的名字,真正成為村寨裏的一員。哈尼人出生後將一生投放在梯田裏,去世後仍然埋放在梯田旁邊的山坡上,在另外一個世界裏守望著梯田。哈尼族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祖祖輩輩永不中斷、永不松懈地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萬壑都開墾成片片田山。有專家説過:“每道梯田的下面,都掩埋着我們祖先纍纍的白骨,每塊梯田是用祖先們的生命和鮮血壘成。也正因此,我們祖先把他們的偉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鐫刻在大山之上,成為後代兒孫,成為全人類永恒的驕傲和榮耀!”

  在梯田耕作上哈尼族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方法和制度。這種方法就是在找地開田時,要找不怕風吹、向陽、平緩、無病蟲害、雀鳥不來吃又終年保水的肥沃坡地,開成臺地後先種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壘埂放水把它變成梯田。哈尼族是通過挖築溝渠來解決梯田用水的,古歌也唱到祖先們是如何在高山深箐和崖石上克服千難萬險挖溝的,他們遇到繞不開的巨大岩石,就在岩石上堆上許多幹柴,放火把石頭燒紅,然後用竹筒背來冷水澆上去炸開石頭,這樣就可以挖溝了。古歌稱這樣的挖溝是“挖出了岩神的三朵肝花,挖出了岩神的七朵腰花”,這是多麼令人驚奇的景象啊!梯田要求田面要整理得很平,但古代沒有測量儀器,怎麼辦呢?“田不平不要緊,請水兄弟來幫忙找平”,祖先們用放水平田法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些都是哈尼祖先智慧和創造精神的表現。

  圍繞着梯田構築和大溝挖掘,哈尼族發明了一套嚴密有效的用水制度,從開溝挖渠、用工投入,到溝權所屬、水量分配、溝渠管理和維修等,無不精心經營。如水源管理則發明了“水木刻”。這是根據各家權益設置的劃有不同刻度的橫木,安放在各家田塊的入水口,隨着溝水流動來調節各家各戶的用水,如此公平合理而又科學的管理,保證了每塊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量供給。

  對稻作之民來説,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肥,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優勢,發明了“衝肥法”。每個村寨都挖有公用積肥塘,牛馬牲畜的糞便污水貯蓄於內,經年累月,漚得烏黑髮臭,成為高效農家肥,春耕時節挖開塘口,從大溝中放水將其衝入田中。屆時舉寨歡騰,男女老少紛紛出動,有的還特意穿上盛裝,宛若過節般熱鬧。大家爭先恐後用鋤頭釘鈀攪動糊狀發黑的肥水,使其順暢下淌,沿溝一路均有專人照料疏導,使肥水涓滴不漏悉數入田。這一方法省去了大量運肥勞力。平時牛馬豬羊放牧山野,畜糞堆 積在山,六七月大雨潑瓢而至,將滿山畜糞和腐殖土沖刷而下,來到山腰,被哈尼族的大溝攔腰截入,順水紛注入田,此時稻穀恰值揚花孕穗,正須追肥,自然衝肥正好解決了這及時之需。

  哈尼族是一個善於和大自然親密相處的民族,自稱為“摩咪然裏”,即“天然神之子”。“天神”是大自然的象徵,即哈尼族是大自然之子。他們將自己的村寨建築在森林下方的的山凹中,村寨下方就是一片連一片的梯田。在長期的生産活動中,哈尼族興作了一套相應的文化宗教禮儀,重要的有二月的“艾瑪突”節,為春耕大忙前生理與心理的準備,儀為祭祀村寨守護神“艾瑪”;有六月的“苦扎扎”節(六月年),為秋收前人們的身心調適,儀為祭祀天神,屆時邀神同慶,人神共樂;有十月的“咂勒特”節(十月年),為豐收之後辭舊迎新的佳節,儀為祭祖認宗。這些活動對於保護山林、水源、土地和維護村寨的安全,團結全體民族人員,溝通人和大自然、人和人的關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元陽哈尼族梯田從古至今始終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大系統,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根本。166689畝梯田在養育着336971個農業人口,高山上的63958.4公頃森林提供着全縣人民的生活用水和農田用水,全縣4653條水溝幹渠仍在灌溉着千山萬嶺之上的梯田,這就是元陽哈尼族梯田奇觀的突出特點。它不像長城、故宮、秦始皇陵、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已失去功能的古跡,也不像泰山、黃山、尼加拉瓜大瀑布等單純的自然景觀,也不像曲阜孔廟、拉薩布達拉宮、北京頤和園等單純的人文創造,它是哈尼族人民與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的相諧互促互補的天人合一的人類大創造,是文化與自然巧妙結合的産物。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