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特別推薦     屏前幕後     信息快遞     文藝沙龍     欄目設置         



《中國相聲名家名段集錦》


  侯寶林先生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相聲大師,傑出的語言大師。他凈化了相聲的語言,純潔了相聲表演藝術,提高了格調,將相聲從一門比較低檔的藝術搬上舞臺。侯老先生幼年極其艱苦,他吃不飽、穿不暖,終日與要飯為生。他只上了三個月的義學,憑著自己的毅力最終步入北京大學的教學殿堂,任客座教授。侯先生一生創作了豐富的作品,此次《相聲名家名段集錦》將播出《醉酒》、《婚姻與迷信》、《戲劇與方言》等名段。

  馬三立先生1941年生於北京回族曲藝世家,長于天津。他從小受到家庭的藝術熏陶,12歲起跟父親馬德祿學藝,15歲拜周德山為師正式習演相聲,1930年開始登臺演出。馬三立擅演“文哏”和“貫口”一類的節目,其中的《文章會》、《西三月》、《窩頭論》和《繞口令》均膾炙人口。馬三立先生的單口相聲《吃元宵》、《賣桂票》、《黃鶴樓》等倍受觀眾歡迎,馬三立先生的代表作《買猴》塑造了一個工作上馬馬虎虎、生活上大大咧咧、作風上嘻嘻哈哈的典型人物“馬大哈”,成為傳世相聲藝術精品。

  馬季,原名馬樹槐,1934年生於北京。少年時家境貧寒,曾在染織廠學徒。1956年以相聲《找對象》參加北京市工人業餘曲藝觀摩會,初露鋒芒,受到曲藝名家的白鳳鳴,侯寶林的讚賞,從此開始專業相聲演員的工作。作為相聲藝術的重要流派馬派的代表人物,馬季一身三任:演員、作家、理論家。馬季的相聲表演藝術風格獨具特色,具備了優秀相聲表演藝術家聰穎、機敏、靈活的特長。專家對他的藝術風格的評價是:“舞臺作風瀟灑,表演親切熱情,語言幽默諧趣,動作舒展自如,真正做到了寓莊于諧、寓教于樂”。馬季為發展歌頌相聲,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本系列節目中將播出他的《詩情畫意》等作品。

  姜昆,1950年生於北京。父親是語文教師,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姜昆不論創作和表演,均以新為特色。他選擇的相聲題材,大體有兩條標準,一是自己所熟悉的身邊事,二是緊緊貼近時代。他的作品是祖國蓬勃奮進和坎坷挫折的見證人,總讓觀眾有一種參與感。在這次系列節目中你不僅會看到姜昆年青時的身影,而且還會欣賞到《詩歌與愛情》《虎口遐想》等選段。

  蘇文茂,1929年生於北京,幼年家境貧寒,曾在天津久春堂藥店學徒,十四歲拜著名藝人常寶堃為師。蘇文茂最拿手的是文哏段子,並以此享名。他長于“説”字,吐字清晰,口齒伶俐。蘇文茂雖然年幼失學,但他經過長期的自學,具備了豐厚的知識,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他的颱風、動作、語氣、神情,都有清新而又深邃的書卷氣。此次系列節目中將播出他表演的文哏段子《批三國》選段,讓您從中領略“蘇批《三國》”的獨到之處。

  李文華,1929年生於北京,出身貧苦,少年時代學徒,後在仁立地毯廠、興平機械廠作工。他1958年到中國廣播説唱團任專業演員,在表演上以捧哏見長。無論同誰合作,他總是捧得嚴實、穩妥、貼切和自然。他總是善於把作品中的人物和個人的特點結合在一起,從不奪逗哏者戲。李文華先後為侯寶林、馬季、郝愛民、姜昆捧過哏,在相聲界有“連捧四星”的美譽。本次系列展播中,你將再一次欣賞到李文華先生與姜昆合説的相聲《詩歌與愛情》。從中領略這位久違了的藝術家的風采。

  唐傑忠,山東黃縣人,1932年生,自幼喜愛文藝,早年在瀋陽曾受到著名相聲演員李壽清等的熏陶。1949年參軍,曾在廣州軍區文工團工作,曾演話劇和相聲。唐傑忠的藝術風格主要是“新”和“穩”。他在表演上富於開創性,藝術上善於開拓創新,即使是傳統相聲,也以推陳出新的精神挖掘潛在的藝術魅力。此次系列節目中您將會在相聲《虎口遐想》中,重溫唐傑忠先生平淡中顯示神奇的藝術特色。

  相聲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走過了漫長的100多年的歷史。在這段發展史中,確實有各個藝術流派,他們為廣大觀眾帶來歡樂。如果您想了解眾多藝術家的作品和發展歷史,請欣賞《中國文藝》2月19日——3月6日播出的《中國相聲名家名段集錦》。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