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現有1100多人,主要聚居在訥河市團結鄉的鄂溫克村和百露村,從事農牧業生産。
鄂溫克族歷史上被稱為“索倫”;1957年統一民族名稱為鄂溫克。“鄂溫克”是民族的自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一是“住在山林中的人們”;二是“住在山下的人們。”這後一種解釋,據説是相對“鄂倫春”的。過去鄂溫克族與鄂倫春族同住黑龍江流域,17世紀中葉因沙俄入侵一同南遷後,鄂倫春人打獵,被稱為山
嶺上的人們,鄂溫克族從事農牧業,住在平原,因此被稱為“山下的人們。”
鄂溫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民族學校用漢文教學。
過去,鄂溫克族人信仰原始的薩滿宗教,崇拜鬼神,崇拜自然界。認為太陽是向人間佈施光明和溫暖的恩神,每年正月初一要敬太陽神;認為月亮是夜間照明的值班神,正月十五要敬拜月亮神;認為野獸都歸山神所有,它若不想賞賜,獵手的槍法再好也打不到獵物,每逢年節或設宴待客都要敬山神;平時用餐前總要向火中
扔些食物,以示對火神的敬意。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文化科學知識的普及,信仰薩滿教的活動幾乎不見了。
鄂溫克族人的樺樹皮手工藝令人叫絕。那一塊塊不起眼的樺樹皮到了鄂溫克人手裏就變成了各式各樣使用方便的小器物,而且常雕刻上一些花邊圖案,充分顯示了鄂溫克人樸素的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鄂溫克人古來就喜歡戴樺皮帽,穿樺皮靴使用樺皮炕蓆,用樺皮搭屋頂,連捕魚用的小船也是樺皮製作的。
敬老是鄂溫克人的美德。
鄂溫克人非常好客,極有禮貌。他們有句諺語:“尊敬你的人,他會不惜把甜美的酒敬給你。”因此,他們待客必有好煙好酒,菜肴必有大塊大塊的家畜或野獸肉,還少不了那用手扒肉、柳蒿芽和稷子米煮成的獨具風味的肉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