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古人的話説得很有道理。真理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中國電視體育獎當然也不能例外。為了讓評委和觀眾對每一位候選人有一個直觀而大致的了解,組委會議定在央視體育頻道播放候選者的宣傳片。中國電視體育獎是新生事物,體育獎的宣傳片自然也是新生事物。新生事物要蓬勃發展就要有個規矩,宣傳片要順利播出就要先出個樣片讓大夥兒看看這麼宣傳到底行不行。
既然是做樣片,肯定要在其它宣傳片製作之前完成。時值2001年9月,還有小半年的時間才到年底,別的運動項目很可能會出新的成績。好在38歲的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張健在7月初成功橫渡了英吉利海峽,改寫了從無中國人橫渡該海峽的歷史。這個成績在年內120%不會有變。張健憑藉其勇渡英吉利海峽的壯舉走進樣片,而我則有幸成為採訪張健、製作樣片的那個倒楣蛋。
聖賢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勞動人民説,“磨刀不誤砍柴功”。先查資料!關於張健的報道、關於張健的書,查閱了一大堆資料。動手吧!扛著一大堆沉重的拍攝器材,找到張健,張健的妻子、弟弟,張健的朋友,張健的學生,體育大學的校長……,採訪了一大群人。我決定從渡海運動之艱難説到英吉利海峽之凶險,從張健橫渡的偉大談到體育産業的未來。片子做完了,節奏慢得讓人看了直想睡覺。怎麼辦?改!
補充採訪,轉變編輯思路,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不説大話。片子做完了,節奏是快多了,可別的毛病又顯露出來。張健是年度非奧運項目成就獎的候選人,他橫渡英吉利海峽之舉在中國體壇佔什麼地位,不能由採訪者説了算,也不能由被採訪者單位的領導説了算。説了能算的,只能是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士。怎麼辦?改!
又一次補充採訪,請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業訓處的袁家瑋處長來評價張健的功績。張健橫渡英吉利海峽時,袁處長也去了英國,親身感受到了國際社會對張健這個中國人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震撼。他説,英吉利海峽成功橫渡者的名錄裏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這不僅為中國人爭了光,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國人參與到渡海、挑戰極限的運動中來,大大推動了這類運動在中國的開展。片子做完了,張健橫渡海峽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表現。可是,又一個問題出現了:所有關於張健的事情都是由大家介紹的,電視的優勢沒有得到發揮。怎麼辦?改!
再一次補充採訪。片子裏不是説張健堅持訓練嗎?張健是怎麼訓練的,一定要拍下來。片子裏不是説張健飯量特大嗎?張健是怎樣吃飯的,一定要拍下來。拍攝完了,編輯完了。這回,終於可以進入下一步、包裝階段。
字幕要這樣出,人名要這樣出,特技要這樣出,片花要這樣出。這樣出不行,還是改那樣吧。怎麼辦?改吧。
字幕要那樣出,人名要那樣出,特技要那樣出,片花要那樣出。那樣出不行,還是改那樣吧。怎麼辦?改吧。時間一天天地過去,我的耐心也在一天天地逝去,滿腦子都是張健張健,頭都要炸了。
字幕要那樣,人名要那樣,特技要那樣,片花要那樣。勝利的日子終於來到,在我的神經崩潰之前,所有的製片格式終於定了下來。烏拉!萬歲!
就這樣,樣片張健新鮮出爐。(陳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