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人物》     人物期刊     臺前幕後     經典回訪     人物檢索         



周總光:把每一台手術都看作是一次藝術創作 


  他最早的理想是當一個舞蹈家,但命運卻把他關在了舞臺之外。就在他失落難過的時候,他卻考上了醫學院。在他行醫的生涯中,從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他把對藝術的領悟,運用到了醫術當中,他把每一台手術都看作是一次藝術創作,在解除病痛的同時,去追求藝術的完美,他是把藝術和醫術融在了一起的醫學專家。這就是成都華西醫院的普外科主任周總光。

  1971年,中國的高校開始恢復招生,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復審相結合”的辦法,自上而下地分配名額,這就是人們通常説的工農兵大學生。這個政策讓許多插隊的知識青年看到了希望,他們可以通過上大學,儘早地離開農村。但在當時選拔的條件非常嚴格。

  勇氣和自信心曾經在周總光18歲那年為他創造過奇跡,甚至改變了他的一生。那是在1973年,周總光中學畢業後,來到距離成都市300公里的雅安縣河西公社插隊落戶。那時他有嚴重的口吃。周總光是在小學的時候跟著哥哥一起學別人説話,養成了口吃的毛病,而且十多年的時間都沒有改過來。

  就在他插隊剛滿一年的時候,村裏的小學校需要在知青中選拔一個老師,當時村裏的貧下中農協會推薦了他。可是村裏還有一些人在擔心。

  對於當時的知青來説,能夠教貧下中農的孩子讀書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首先這是貧下中農的信任。這對於周總光來説,意義就更不一樣了,因為他是黑五類的後代,它需要用大量的事實來為自己正名。

  儘管周總光靠著自己拼命地勞動,贏得了貧下中農的信任,但他的口吃幾乎要讓他失去這次難得的機會。周總光平生第一次憑藉著勇氣和自信,改掉了口吃的毛病,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當上了民辦教師。在當時民辦教師除了工分以外,每月還可以得到國家13元錢的補貼。

  1976年,村裏的貧下中農推薦周總光去上大學。經過公社到縣和地區層層擂臺式的選拔,周總光落選了。他遇上了一個更有實力的競爭對手。

  周總光從1977年進入四川醫學院開始學醫,到現在已經26年了。但學醫並不是他的理想,只是在當時,他沒有別的選擇。在當時大學生入學不能夠挑選學校和專業,所有的學生要被統一分配到學校去。周總光被分配到了四川醫學院。入學不久,他在大學校園裏,意外地遇到了擊敗自己的競爭對手。雖然周總光並不愛好醫學,但他還是把對藝術的追求,用在了醫學上。

  1992年周總光來到奧地利林茨大學總醫院進修博士,專業是對胰腺疾病的基礎研究,1995年他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96年周總光回到了四川醫科大學華西醫院,在臨床工作中,他發現在低位直腸癌的領域,還沒有開展微創手術。微創手術,是在患者需要手術的部位,切開像筷子粗細的兩三個孔,然後將直徑幾毫米的顯微內窺鏡和手術器械伸入孔內病變部位,通過監視器放大以後進行手術。這項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傳入中國。在普外、婦産、泌尿、骨科等一百多種臨床手術中得到普及。但在低位直腸癌的手術中,幾乎是個空白。

  2001年4月的時候, 周總光他們在國內第一次用微創手術,突破了低位直腸癌的禁區。到現在他們已經為70名低位、超低位的直腸癌患者實施了微創手術,併為70%的患者保住了肛門功能。

  幾乎在所有人的印象當中,手術刀已經成為外科醫生治療疾病的標誌性工具。但是只要做手術,都會給病人的肌體造成傷害。既要保證手術的成功,又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創傷,成為所有外科醫生永遠的追求。

  儘管周總光最終沒有走上專業藝術的道路,但他的藝術天賦成就了他的醫學事業,他把對藝術的領悟,運用到了醫術當中。他的每台手術,都像一次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的過程。在他做過的六千多例手術中,沒有出現過一例手術失誤或者並發癥。這也許就是周總光與眾不同的成功秘訣。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