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盧浮宮前的廣場上,有一座由華裔設計師貝聿明設計的極富現代感的玻璃金字塔。在最初建造的時候這也曾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方案,但是現在它立在盧浮宮前,很好地完成著將參觀者引入古老建築的任務,也成為今日巴黎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現在人們對保羅 安德魯設計的國家大劇院的方案也提出了種種疑問,不僅是它的外形,特別是它要大面積採用玻璃和水池的設計,安德魯甚至將大劇院的入口通道設計到了大面積的水池下面。
對於人、建築、藝術和三者之間的關係,保羅.紐曼有他自己獨特的觀點。他覺得人就像植物一樣需要生長,人們的思想需要發展。通常人們要求能夠在一個空間裏感到舒服,特別是在一般交通場所。這不僅指機場,還有火車站和公共汽車站等等,在這樣一些過渡性地方人們往往花去大量的生命和時間。而建築的意義就在於此——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思考人類生活的,同時它也不能與實用性隔離開來。對此保羅表示,人們不會説這個建築物是實用的,而那個是好看的,它必須同時是實用的和好看的。而藝術可以表達內心深刻情感並使觀看者因此而感動。從內心這個層面上看,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對於同樣感受的表達有多有少罷了。有人説,這位法國設計師無法理解中國的文化,這對國家大劇院的設計建設來講是一個障礙。保羅也承認他們沒有説錯,尤其是要回答一些有關細節問題的時候,比如,某個時代發生了什麼事情、人們在那裏幹什麼等等。但是藝術有時確實不按常理。新的東西不可避免會破壞原有的一些規則,否則的話它就不是新的。它會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一些習慣。如果人過分執著于舊有的文化,那麼就很難創造出新的東西來。在英國很多著名的花園,尤其是十九世紀的英國園林的構思就是從中國園林得到的靈感。有趣的是現在中國人反而想要把這種英國式園林搬到中國。因為正是文化,可以對外來的東西進行吸收融合再不斷地發展改進。
一滴水在中國和法國沒有什麼區別,他們的形狀是相同的,滴下來的方法也是一樣。至於人的內心感受,每個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同樣是悲傷,那麼也許一個人哭而另一個人卻會笑。但是人們心中的悲傷、內心的感受卻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表達方式。那麼內心感覺和表達方式哪一樣更為重要呢?保羅説,是內心的感受。
保羅相信建成後的國家大劇院會被人接受,他説因為它是新的、是現代化的。而且這個地方本來就是為了大家的它的建築特色、市政服務特質會吸引人來。保羅 安德魯説他的設計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在設計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他都會問自己在建築著什麼、應該給它配備什麼。現在國家大劇院的建設工作正在進行著,我們知道的是它將於2004年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