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深秋的一個晚上,有一位雙目失明,沿街賣唱的無錫藝人第一次在舞臺上演奏了一曲悽婉曲折的二胡獨奏曲,贏得了觀眾的掌聲。三個月後,這位藝人吐血病故,人們叫他瞎子阿炳。
在他出入酒肆茶樓賣唱的節目單上,這個曲子定名為《惠山二泉》,而就在阿炳臨終前的半年,他才以創造者的口吻向世人宣佈,這個曲子叫做《二泉映月》。
阿炳的父親是無錫城裏一座道觀的道長,他和在道觀裏幫傭的一位寡婦相戀,一年之後,也就是在1893年阿炳出世了。
和佛教的和尚們唸經不一樣,道士們是靠音樂來傳播教義的,因此他們個個精通音律,保留了很多民族民間音樂的精華。阿炳也隨著父親學習了很多民間樂器的演奏方法,打下了堅實的音樂基礎。可是由於道教的清規,父親和阿炳只能以師徒相稱。
據説阿炳一生創作的樂曲有700多首,還有很多説唱曲也沒有錄下,所以楊蔭瀏和曹安和商量決定利用下一次假期,再一次為阿炳錄音,可是阿炳卻已經走完了他的一生。
1950年12月4號,在這一次錄音剛剛過去三個月,阿炳就吐血不止,離開了人世,這一次搶錄下的六首樂曲成了阿炳一生的絕唱,這一次錄音也是阿炳一生中的唯一一次。
這一場唯一的演出是阿炳一生中的又一個意外,正同他在青春得意時意外地雙目失明。儘管在1950年那架簡易的鋼絲錄音機只搶錄下了阿炳的六首樂曲,可是這六首樂曲已經足以讓人們感受到阿炳在二胡演奏上的功夫和神韻。
這六首曲子是:
《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和《龍船》……
請收看8月20日 22:50 CCTV 科教頻道《人物》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