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2年出版的上海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內山完造開辦的內山書店,就在現今上海的四川北路。
內山完造這個以書做橋梁的日本人,生活在中國的34年中,廣交名流,譜寫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一頁。
內山完造,1885年1月11日出生在日本岡山縣一個叫芳井的村落。父親賢太郎做過村長。內山家在當時也算是名門旺族。他的父母共生下了三男四女,而成活下來的只有完造和兩個弟弟。在完造的記憶中,父親賢太郎是個獨斷專橫的家長。他從小看著忍氣吞聲的母親,發誓長大了要遠走高飛,而且走得越遠越好。
12歲那年,完造立志出去闖天下。他辭掉了學業,告別了讓他牽掛的母親,離開了家鄉。
15年的光陰過去了,27歲的完造迎來了人生中新的轉折。他開始對基督教發生興趣。頻繁地前往教堂做禮拜,並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傳教士。
1915年,經人介紹,完造被生産眼藥水的參天堂制藥公司錄用,並被派往中國做推銷員。1916年3月,完造帶著新婚的妻子美喜從神戶港起程,前往上海。倆人把這次4天的上海旅行當成了蜜月之旅,內心充滿了對即將開始的新生活的美好憧憬。
1916年的上海,已是有名的國際大都會。完造和美喜剛來到上海,就被這裡熱鬧繁華的景象所感染。
安頓好妻子,作為推銷員的完造就要到中國各地去推銷公司的藥品,有時一走就是幾個月。經常留守妻子一個人在家,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妻子在家不遠的弄堂裏租下一套房子,開了一家小書店,主要經營一些有關聖經方面的書籍。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全國上下抵制日貨的政治運動不斷高漲。身在上海的內山完造感受到了中國人奮起後的力量。為適應中國青年的需要,書店及時地提供了科學理論書籍,傳播了心思想,新文化。
設在內山書店裏的文藝漫談席,當時是中日兩國文化名人進行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郭沫若、田漢、歐陽予倩、矛盾都是這個文化沙龍的常客。在1925年4’12反革命政變後的一段時期,郭沫若就曾棲身於內山書店。
1927年秋,魯迅因不滿蔣介石政府的殘暴行經而離開了當時任教的廣東中山大學,來到了上海。到達上海兩天后就來到了內山書店,由此開始了他們長達10年的友誼。
1930年完造徹底和制藥公司脫離關係,真正當起了內山書店的老闆。就在同一年3月,魯迅因遭國民黨當局的通緝,而避居在內山書店達一個月之久。
完造在魯迅的影響下,也慢慢地開始寫文章在一些報刊上發表。後來在日本出版的《上海漫語》、《上海夜話》等就是收集了完造那一時期寫的文章。
他在《上海漫語》中寫到:如果對日本人講書本裏沒有記載的東西,他會嘲笑你編造。但是在中國,沒有任何文字記載的事實到處都是。這裡有十幾億人用他們各自的性命印證出來真理。
1932年,因日本向上海出兵而引發上海事變,給內山和內山書店帶來了沉痛的打擊。他一面積極地幫助魯迅全家在他的書店避難,一面還要面對誹謗他是間諜的流言。有人甚至攻擊他和魯迅的來往。
後來魯迅曾在他的《偽自由書》的後記中嚴厲痛斥説:至於內山書店,三年來我確實常去坐,因為我確信他做生意,是要賺錢的,卻不做偵探,不買人血,這一點倒是凡有自以為人,而其實是狗也不如的文人們應該竭力學學的。
魯迅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1937年,在內山的努力活動下,日文版《大魯迅全集》在日本出版。內山作為編輯顧問參與了出版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內山書店被國民黨接受。內山也被強行遣返回國。
1948年,完造巡遊于日本全國各地進行講演。向日本人民講他經歷過的中國,講魯迅精神,講日本應該跟中國友好。一年半的時間裏,他的演講超過800場,而這是的完造已經是62歲的老人了。
1959年秋,內山完造受中國政府邀請,前來北京參加國慶10週年大典。此時的他已經體弱多病,臨行前,他對親友們説,我的身體已經中國化了,所以,要用中國的漢方才能治好。
但是,就在完造到達北京的當天晚上,終於因突發腦淤血而昏到了。兩天以後,他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