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個中國人自費到美國學習,到清政府官派120名幼童留學美國,從最早的13個中國人留學日本,到第一批中國學生赴法國勤工儉學,中國的留學教育,從內容到形勢,經歷了一個複雜的轉變過程,那些早期到外國學習,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大多選擇的是同政治、軍事相關的科目,他們回國之後,對中國傳統社會的變革,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又有一大批中國人踏上了留學之路,這個時期他們受科學救國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到了外國之後,則選擇了理、工、農、醫類的學科,作為自己攻讀的方向,在現代生物學史上,美國人托馬斯 亨特 摩爾根是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是基因學説的創始人,也是1933年生物學及醫學類諾貝爾獎的得主,20世紀上半葉,摩爾根實驗室,一直是國際遺傳學界的活動中心,而最早的幾位中國遺傳學方面的學者也大都是這個實驗室培養出來的,1934年,正值摩爾根實驗室的鼎盛時期,摩爾根教授又招收了一位中國學生——談家楨。
歷來留學的重點是美國,它總要佔留學生的將近百分之五十,另外美國在科學上當時處於領先地位,它還不像20年代,20年代或者1910年左右,那時候美國在科學上還不怎麼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到30年代,40年代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對於實驗性的科學,實驗性的科學的引進,在中國環境是很薄弱的,所以談先生當時自己出去的話,他也是想究竟這門科學是什麼個樣,摩爾根為什麼會成為我們遺傳學,遺傳學的一個宗師,他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路線,究竟是怎麼樣一種新的東西,所以他很渴望去學習這些東西。
因為他從小在教會學校裏面,教會學校宣傳上帝創造世界的,他腦子裏搞不清楚,小學裏面説上帝是萬能的,創造世界的,但是不能回答不是上帝創造世界的,那麼是誰創造世界的,也不能回答,所以有這麼一個他不能回答的問題,將來是不是在科學上面能夠回答,所以讀生物學,這個原因也是有關係的,想要回答是上帝創造世界,還是世界創造上帝的。
當時出國留學的名額是有意壓低的,但是這個辦法的確提高了教學質量。因為從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1927年4月,到37年抗戰這十年,戰爭就沒有斷,跟共産黨打,跟李宗仁打,跟閻錫山,馮玉祥都打,但是到34年的時候好一點了,大的戰爭都結束了,但是當時確實沒有錢。朱家驊説,留學生的這點錢跟我國內大學生的錢是一樣的,我國內那麼多大學生的所有經費也就維持在國外兩三千人,兩千多人的留學生經費,花不起。
30年代考試比較難,據有的老先生回憶,就是説難到什麼程度,難到讓駱駝……
請收看6月28日 22:50 CCTV 科教頻道《人物》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