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東方月:大家好!
趙忠祥:朋友們都注意到了,我們的演播現場,今天有一些新穎的佈置,在觀眾席的後面還有一幅大型題詞“華北明珠白洋淀”。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白洋淀!
東方月: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今天到場的嘉賓:
尹澄清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高俊傑 河北省安新縣縣誌主編
劉宗武 天津
趙忠祥:無論從自然的角度還是從人文的角度,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白洋淀的影響都非常大。因此,從古至今,圍繞著白洋淀,便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詞、動人的傳説以及膾炙人口的文章。特別是孫犁先生的小説《白洋淀紀事》之一的《荷花淀》,以其清新、純樸、自然的風格開創了中國文壇上一個重要流派——荷花淀派,使得白洋淀的影響更加廣遠。劉老師就是研究者之一。
劉宗武:是的。白洋淀的名氣可以説是由孫梨先生的作品打出來的
東方月: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現場的,有來自白洋淀之鄉河北省安新縣的朋友,空軍第六研究所的朋友,還有北京萬隆眾天會計師事務所的朋友,歡迎大家。下面我想問一下北京的朋友,你們當中有誰到過白洋淀?請舉手。
東方月:沒有去過白洋淀,但是知道白洋淀的朋友請舉手。
東方月:好,下面我想向沒有去過白洋淀,但是知道白洋淀的朋友們提兩個問題:一、你是怎樣知道白洋淀的? 二、你心目中的白洋淀是什麼樣的?
東方月:朋友們通過各自的理解,對他們心目中的白洋淀進行了描述。那麼真實的白洋淀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屏幕。
東方月:好,這個問題請我們來自白洋淀故鄉——安新縣的朋友們回答。白洋淀中有多少淀泊,多少溝壕水道,多少環水村莊?
觀眾:白洋淀內共有溝壕3700條;有大小不等的淀泊143個,其中百畝以上的99個;淀內有水區村39個。
趙忠祥:一片白洋淀,擁有3700多條溝壕,140多個淀泊和30幾個水區村,這種格局,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就外觀來講,白洋淀既不同於通常意義上的天然湖泊,又不同於人工修建的水庫。但是,從宏觀上講,366平方公里的面積,使得它同樣具有“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雄渾;從微觀上講,被河道及葦田分割成的一個個淀泊,又展示著“半畝方塘一鑒開“的輕靈。因此,我們把白洋淀評價為神奇,説它是華北明珠,我想任何人也不會覺得過分。説它是華北明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白洋淀相當於華北的腎,對於華北地區氣候的調節,特別是空氣乾濕度的調節,氣溫的調節,都是起著相當重要作用的。
尹澄清:講白洋淀的濕地作用是… …
東方月:我沒有去過白洋淀,知道了它的神奇,我已經很嚮往這個地方了,它還有這麼重要的作用,我就更想了解它了,不知朋友們是不是有同感。我們已經知道,白洋淀裏有39個水區村,這些水鄉家庭是怎麼生活的,觀眾朋友們一定會感興趣。
趙忠祥:宋祖英的這部電視片講就是在白洋淀拍攝的,講的是白洋淀水上人家娶親的故事。白洋淀水上人家的這種生活情趣,也許就來自於它的神奇。那麼,我們先來説説白洋淀如此奇特的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個問題我們請專家來解答。
尹澄清:據我國最古老的地理典籍《山海經》記述,上古時期白洋淀一帶是黃河故道。當時,中原地區“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大禹治水,開鑿河道,引洪入海,最後一站到達的就是現在的泛白洋淀地區,也就是河北省中部的東側,相當於現在的保定、滄州等地區,大禹就是在這裡把黃河引入渤海的。因此,白洋淀是古黃河發源以來第一次北決入海的流經處。滔滔黃河夾帶著大量泥沙淤積出了白洋淀周邊的冀中大平原。白洋淀當時是一片洼地,由於它處在黃河末端,所以受泥沙淤積的影響較少。到了公元前602年,就是周定王五年,古黃河改道南移,由於白洋淀是一片洼地,黃河改道之後仍有大量的水存積在這裡。同時,古黃河的一些支流,比如滹沱、浣水、滱水、博水、盧水、泒水等等,並沒有隨著黃河的改道而改道,它們仍然沿著古黃河河道注入白洋淀,這樣的河流一共有九條,由此也就奠定了白洋淀“九河下梢”的格局。
趙忠祥:“下梢”就是尾部、終點。“九河下梢”就是説那九條河流到白洋淀也就到了它們的盡頭。其實在古漢語裏“九”字不一定是實數,古人常常用三或者九來形容數量非常多。比如屈原的《九歌》,其中就包含了十一篇作品。那麼白洋淀一方面接納九河之水,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水注入海河,最終匯入渤海。因此白洋淀屬於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
東方月:剛才專家也談到了,白洋淀是古黃河改道後留下的一片積水洼地,照理説它應該是一個天然湖泊了。那麼白洋淀真的是由於純天然因素形成的嗎?
趙忠祥:白洋淀本來是一片洼地,是包括六郎亙、唐堤在內的多處人工堤壩的修築,才使得這片洼地最終變成了湖盆。湖泊的形成至少要有兩個要素,一個是盆地,一個是水源。白洋淀盆地的形成包含了很多人工因素,那麼白洋淀的水源是否也有人工因素的介入呢?
高俊傑:這個問題就説來話長了。東漢末年,曹操在統一中國北方的過程中出於軍事運輸的需要,曾經對白洋淀周圍的河流進行過大規模的治理、改造。比如説開鑿白溝水渠,阻止淇水流入黃河;開鑿平虜渠,溝通滹沱河與泒水等等。曹操這些水利工程的興建,對於今天海河水系的形成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古白洋淀的變遷也産生了較大的影響。再説“九河下梢”,其實從古至今,流入白洋淀的九條河流是經常變化的。比如説易水河,古代的易水河共有三條——北易水,中易水和南易水。其中的南易水是注入白洋淀的。可是現在這條河已經淤平了,沒有了,但同時又有其它的河流以各種方式加入到白洋淀來,因此,不管河流怎麼變,至少到現在,白洋淀九河下梢的格局沒有變化。
東方月:一個關於白洋淀形成的話題竟引出了這麼多的歷史名人,大禹、燕昭王、曹操、楊六郎……看來,説白洋淀很神奇,從人文的角度來講也是不過分的。問題是我們剛剛談到的才僅僅是白洋淀的外圍,那麼白洋淀的內部,那麼多的葦田,那麼多的溝壕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東方月:如果説白洋外部環境的形成是自然條件中融入了大量的人為因素,那麼剛才從大屏幕上我們又看到了白洋淀內部的構造完全是人力完成的。星羅棋佈的葦田,3700條溝壕,由此我們不能不驚嘆人力的偉大。不過當時對白洋淀挖壕是有不同意見的,反對者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王安石。當然這是另外的話題,我們在這兒就不多説了。
趙忠祥:白洋淀挖壕是宋遼爭戰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舉措。現在是和平年代,特別是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對自然已經有了新的認識。過去我們講改造自然,而現在更多提倡的是順應自然,在順應的前提下去利用自然。無論山川河流還是動物植物,可以説自然界中的每一個存在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其中更有許多存在是自然生態這一鏈條上的重要環節。所以,當我們要通過人力對自然界進行變動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東方月:趙老師是利用古代白洋淀開挖溝壕的事例對談話思想進行了昇華。剛才在大屏幕上向我們介紹白洋淀溝壕成因的是安新縣縣誌副主編周潤彪先生。今天周先生也來到了我們演播現場,周老師,您好,您剛才講了白洋淀溝壕的形成,您再説説白洋淀名稱的由來吧。
周潤彪:好。漢代之前白洋淀叫什麼名字史書上沒有記載。就目前掌握的資料,白洋淀第一次被古人寫進文章,是晉代詞賦家左思的《三都賦》。在《三都賦》裏,左思把白洋淀稱為“掘鯉之淀”,因此我們也就知道了,至少在晉代,白洋淀是叫做“掘鯉淀”的。
趙忠祥:淀的意思就是淺水湖泊。深水為湖,淺水為淀。
高俊傑:是這樣。那麼白洋淀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史書上是《宋史 河渠志 塘濼》,當時把白洋淀的“洋”寫成牛羊的“羊”。當時白洋淀的水勢比現在大得多,大風捲起一層層波浪,就像奔跑的羊群。後來人們才為“羊”字加了三點水,形成了白洋淀現在的名字。
趙忠祥:也就是説白洋淀的名字從古至今也是不斷變化的。據左思《三都賦》的記載,晉代的白洋淀叫掘鯉淀,宋代叫白羊淀,是山羊的羊,再後來才確定為現在的名字。
高俊傑:對。
趙忠祥:提起左思的《三都賦》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那是在洛陽,由於左思的《三都賦》寫得非常精彩,作品完成後人們競相傳抄。抄的人多了,洛陽的紙就成了緊俏商品,於是商人們趁機提價。有一個成語叫“洛陽紙貴”,就是從這兒來的。
高俊傑:是這樣。另外,關於白洋淀的名稱,還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白洋淀有143個淀泊,較大型的99個。在這99個淀泊裏,就有一個淀叫白洋淀。由於它是白洋淀所有淀泊裏最大的一個,所以後人也就把整個淀區稱為白洋淀了。因此,狹義的白洋淀指的是淀區中最大的那個淀泊,廣義的白洋淀則是指整個淀區。將整個淀區統稱為白洋淀起于清代。
趙忠祥:既然提到了清代,就不能不涉及清代兩個最著名的皇帝——康熙與乾隆了。因為這兩個皇帝都與白洋淀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那麼康熙、乾隆兩位皇帝與白洋淀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東方月:趙老師提的康熙、乾隆兩位皇帝與白洋淀究竟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我們待會兒再回答。我先問在座的朋友,一提起白洋淀,我們首先想到的,它水面上最多的、最突出的特徵是什麼呢?
觀眾:荷花,蘆葦,魚,鳥等
東方月:回答了這麼多,也就是説白洋淀的資源是非常豐富。那我就繼續提幾個資源問題,請各位朋友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是,白洋淀的魚類資源有多少種?
觀眾:白洋淀的魚類目前約有18種,其中名貴魚類有桂魚、鰻鱺等。産量以鯉魚、黑魚、鯽魚最高。
觀眾:除了魚類,我們白洋淀還出産甲魚。螃蟹、青蝦的産量也很高。
嘉賓:我們從五十年代就利用白洋淀水面開始了各種魚類的人工養殖,後來又發展了蟹類、蝦類的人工養殖。通過人工養殖,不僅豐富了白洋淀的出産,也滿足了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需求。
東方月:非常湊巧,我們在白洋淀拍攝到了對人工養殖魚類的捕撈鏡頭。下面我們就通過大屏幕,共同分享漁民們豐收的喜悅。
東方月:真精彩,那個漁民抱著大魚就像抱小孩似的。好,領略了白洋淀的魚類資源之後,我們現在提出第二個問題:白洋淀的水生植物有多少種?
嘉賓1:這個問題很難確切回答,因為白洋淀水生植物太豐富了。僅經濟水草,也就是具有經濟價值的水草,據1980年的調查,白洋淀的蘊藏量就達96萬噸。除此之外,還有萍科植物、禾本科植物、蓮科植物、菱科植物、龍膽科植物……實在是太多了。
嘉賓2:白洋淀水生植物非常豐富,但是最被淀區民眾看重的共有四種,當地人稱為“一花、三寶”。一花就是荷花, 三寶我們當地人説:“白洋淀有三寶,芒子、雞頭、老菱角”。
尹澄清:白洋淀的荷花獨俱特色,非常多,也非常美。孫犁的小説《荷花淀》就是以白洋淀的荷花命名的。每當夏天荷花開了的時候,滿淀錦繡,就連吹出來的風都是香的。“一花三寶”中的“三寶”其實是三種水生植物的果實,都可以吃,不僅味道香甜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所以歷來被淀區人民所看重。而荷花凋謝之後結出的蓮子也是可以吃的,並且非常名貴,還有蓮藕。因此,這“一花三寶”實際上都與飲食文化有關。
趙忠祥:提起蓮子我倒想起了一條民間諺語,叫做“千年的魚籽,萬年的蓮籽”。蓮子的生命力非常強,即使在乾旱無水的地方被棄置多年,它的生命因子也不會被破壞,一但條件適宜馬上會破殼而出,開出美麗的花朵。歷史上白洋淀曾數次幹淀,時間最長的是在明代,有時甚至幹淀幾十年,各類水生植物蹤跡全無,人們在乾涸的淀裏耕種、牧馬,完全是一片旱區田園的風光。可一但有水灌注,滿淀的荷葉依然繁茂,滿淀的荷花依然盛開。這種直面困苦,忍辱負重,延續種族的頑強生命力實在是讓人既感動又敬重。
尹澄清:是這樣。荷花歷來為中華民族所推崇,比如“出污泥而不染”,就是把它當成了高潔的象徵。
趙忠祥:還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把荷花視為了純真的典範。
高俊傑:其實白洋淀中的水生植物除了一花三寶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種,就是大屏幕上曾經出現過的蘆葦。在白洋淀中,蘆葦的種植最廣,産量最高,自古以來,白洋淀人民就利用蘆葦進行編織加工等副業生産。歷史上,白洋淀的葦蓆遠近聞名。劉備桃園三結義之前,靠編履販席為生,他賣的席子,就是白洋淀生産的。
趙忠祥:劉備當時在涿州啊。
高俊傑:對,在涿州。涿州離白洋淀不是很遠,最主要的是涿州一帶不産蘆葦,而離涿州最近的蘆葦産區就是白洋淀,所以劉備賣席,一定是白洋淀的葦蓆。這一點我是做過大量考證的。
趙忠祥:也就是説劉備當時是個二道販子,買了白洋淀的葦蓆,到涿州去賣。
高俊傑:所以孟子説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智。這也是一種磨練。
東方月:剛才講到了白洋淀的葦蓆。大家請看,這就是白洋淀的蘆葦,這是葦蓆,這是近幾年研製出來的蘆葦工藝畫。哎,這裡有一個罐頭瓶兒,瓶口上還有一個用蘆葦編成的漏斗形的蓋兒。這兒還有一塊鐵板和一根木棒兒。下面就請咱們北京的朋友猜一猜,這幾件東西是做什麼用的?
東方月:剛才幾位朋友根據各自的理解猜測了這幾件東西的用途,他們説的對不對呢東方月:真神奇,罐頭瓶兒捕蝦,敲鐵板捕魚,看起來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創造一方文化。好,現在我們提出第三個問題:白洋淀野生鳥類有多少種?
觀眾:目前白洋淀有野生鳥類大約40多種,其中屬於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的有8種,比較著名的有大天鵝、小天鵝、海鸕鶿、丹頂鶴、灰鶴等等。
觀眾:我們白洋淀已經建立了禽鳥自然保護區,今後淀裏禽鳥的種類一定會更豐富,數量也一定會更多。
東方月:看來你們對自己的家鄉確實是既熟悉又充滿了感情,回答起問題來也是爭先恐後的。那麼我們在白洋淀拍攝到了一些野生禽鳥的鏡頭,現在播放出來,請你們辨認一下這些鳥都叫什麼名字。
東方月:你説它叫什麼?
觀眾:長脖子老等。
東方月:它為什麼叫“長脖子老等”呢?
東方月:人類把守株待兔視為最愚蠢的行為,沒想到鳥類當中還真有靠這種方式生存的。看來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白洋淀有麼多的資源,有那麼多神奇的鳥,了解了這些,我們對趙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就容易回答了。那麼康熙、乾隆兩位皇帝與白洋淀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觀眾1:打鳥。康熙和乾隆都曾經到白洋淀進行水上圍獵,一般稱為水圍。其中康熙前來水圍近40次,乾隆也來過4次。
觀眾2:康熙和乾隆與白洋淀的關係不僅僅是水上圍獵,為了方便水圍時休息和處理公務,這兩位皇帝還在白洋淀修建了四處行宮,康熙還在郭裏口行宮題字“溪光映帶”;乾隆也曾在端村行宮題字“問源亭”。
東方月:康熙和乾隆都是極有文彩的皇帝,他們巡幸白洋淀,自然也就留下了許多詩作。我想來自安新縣的朋友一定熟悉這些作品,有哪位能給我們背誦一首?
嘉賓:康熙有一首詩叫做《風阻駐蹕白洋淀偶成》,詩中寫道:“平波數傾似江聲,風阻湖邊一日程。可笑當年巡幸遠,依稀吳越列行營。”從見到這首詩我就非常喜歡,所以一直把它印在名片的後面。
東方月:這首詩的意思您能解釋一下嗎?
嘉賓:這首詩的意思是説,面對絲毫不遜色于江南的白洋淀景色,回想自己當年為尋求這樣的美景而勞師動眾、千里跋涉,現在真的很為自己已往的舉動而感到不好意思。其實呢,江南景色與白洋淀景色可以説是各有韆鞦,康熙説自己當年巡幸江南的行為可笑,只是要通過這種手法來表達他對白洋淀的讚美之情。當然,白洋淀也確實值得讚美。
嘉賓:乾隆有一首《駐蹕趙北口作》,詩中也是把白洋淀與江南景色相提並論。趙北口位於白洋淀通往海河的出水口處,三國時公孫瓚曾在此屯兵。前邊提到白洋淀地處“燕南陲,趙北際”,“燕南陲,趙北際”這句話就出自《後漢書 公孫瓚傳》。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最早就是公孫瓚的部下,後來為劉備的誠意所感動,才轉而追隨劉備,忠心不二。那麼乾隆在《駐蹕趙北口》這首詩裏是怎麼描繪白洋淀景色的呢?他説:“萬柳跋長堤,江鄉景重題。誰知今趙北,大似向杭西。”其中“大似向杭西”一句就是説白洋淀的景色完全可以與杭州西湖相媲美。
觀眾:現在的遊人到了白洋淀,也有同感,有人就寫過這樣一首詩:早知此地如仙境,何必千里下江南。
趙忠祥:看來到過白洋淀的人,無論是什麼人,都會有相同的感覺,只是表達的詞句有差異罷了。康熙與乾隆先後四十多次巡幸白洋淀,留下了大量的詩歌,還建了四處行宮。二百多年來,由於戰火和天災,現在這些行宮都已經蕩然無存了。至於兩位皇帝當年水上圍獵的情景,在一些典籍詩文中倒是零星可以見到。清代一個叫王應鯨的人就寫過一首詩,其中提到:“虞巡二月放春圍,禽鳥依依滿淀飛。法祖有靈知默佑,龍顏一笑萬家肥。”皇帝進行水圍,士兵們每次都要踏毀許多農田,因此每次水圍之後,皇帝都要下旨減免當地賦稅,所以説“龍顏一笑萬家肥”。那麼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當年是怎樣進行水圍的呢?我們通過大屏幕聽一聽歷史學家的介紹。
趙忠祥:專家介紹了康、乾兩位皇帝水上圍獵的情景,士兵們萬箭齊發,鳥在死亡,鳥的羽毛雪片一樣飄落,雖然壯觀,也很殘忍。現在捕殺野生鳥類是絕對不允許的了,屬於違法行為。尹老師,關於白洋淀的資源,咱們做過哪些研究?
尹澄清:由於生態環境變化,給白洋淀資源帶來的變化……
趙忠祥:通過我們前邊的談話,大家已經了解到白洋淀是美麗神奇的,資源是豐富的,包括它名字的變遷都包含著許多文化色彩,白洋淀的人民更是勤勞善良的。他們熱愛自己的生活,熱愛自己的家鄉。正因為如此,六十幾年前,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無忌憚地踐踏上這塊聖潔的土地時,白洋淀人民憤怒了。他們拿起近乎原始的武器,與侵略者展開了殊死的鬥爭,在白洋淀上奏響了一曲不屈民族的昂揚頌歌。
東方月:小兵張嘎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許多朋友也知道小兵張嘎的故事就發生在白洋淀。但是一些朋友也許不知道,小兵張嘎這一藝術形像是有生活原型的,並且他的原型之一,著名戰鬥英雄趙波老人至今仍然健在。在白洋淀拍攝期間,我們有幸採訪了這位可敬的老人。
趙忠祥:趙波老人一生中參加過無數次戰鬥,他與戰友們一起,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閃光的一頁。正因為如此,抗日戰爭時期的白洋淀才引起了許多作家的關注,這些作家以白洋淀人民抗日鬥爭事跡為素材,創作了許多頗有影響的文學作品。其中有孫犁的《荷花淀》。
東;關於白洋淀的文學作品還有很多,穆青的《雁翎隊》,長篇小説《新兒女英雄傳》也是以雁翎隊為創作對象的。那麼誰能回答,白洋淀的抗日遊擊隊為什麼叫雁翎隊?
嘉賓1:雁翎隊名稱的由來… …
嘉賓2:白洋淀處於北京、天津、石家莊的中間地帶,又是直通天津、保定的水運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無論是抗戰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們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包括朱德、聶榮臻、楊成志、呂正操、孟慶山、王丙乾、林鐵、白求恩等都到過這裡,白洋淀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朱老總的故事。
東方月:你能給我們講一個嗎?
嘉賓:朱德與“愛民井”的故事…
趙忠祥:白洋淀自古就是風雲際會之處,加之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因此,從古至今這裡留下的足以寫進歷史的事情就非常多。著名的荊軻刺秦王,荊軻赴秦之前與太子丹告別,高漸離擊築,荊軻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這一系列事件都發生在白洋淀附近。至今那裏還留有秋風臺的遺跡和古秋風臺斷碑。想象當時秋風怒號,易水河被狂風掀起的浪濤奔涌著匯入浩淼的白洋淀。就在這秋風和浪濤裏,荊軻昂然而立,引吭高歌;送行的將士全都目蘊烈火,怒髮沖冠,那該是一幅多麼悲壯的圖景啊。
高俊傑:歷史上白洋淀周圍這種悲壯的故事發生的實在不少。比如宋代名將楊延昭奉命把守三關口,就曾經在白洋淀地區和遼兵進行過非常激烈的戰鬥,至今白洋淀地區還留傳著許多關於楊六郎的故事。當然這些故事有些是史實,有些是傳説。比如白洋淀中有一個淀叫燒車淀,關於燒車淀名稱的由來,就是一個與楊六郎有關的傳説。
趙忠祥:剛才專家已經説了,他講的這個故事只是一個傳説。那麼燒車淀名稱的真實來歷是怎樣的呢?據史料記載,説有人拉了一車生石灰從燒車淀旁經過,忽然下起了大雨。生石灰碰到水會産生極大的熱量,後來這車生石灰就自燃了,把車也給燒燬了,因此這個地方就叫做燒車淀。這是史料記載的較真實的情況,不過聽起來特沒勁,遠不如傳説那麼引人入勝,因為傳説中往往濃縮了人的某種理想,某種願望。
高俊傑:確實是這樣,再比如白洋淀形成的傳説,前邊説過,白洋淀中較大的淀泊有99個,傳説中這99個淀泊是怎麼來的呢?
東方月:傳説確實是美麗的,但即使沒有這樣的傳説,現實中的白洋淀仍然是神奇的、美麗的、迷人的。下面,我們有請馬玉濤老師為我們演唱歌曲《白洋淀風光美》,讓我們通過她的歌聲,對白洋淀的美好再做一次深情的回顧。
東方月:通過歌聲與圖像,我們再一次領略了白洋淀的魅力。這麼美的地方理應得到人們的關愛,這麼迷人的地方理應充滿歡笑與溫馨。
趙忠祥:但是從有史料記載開始直到解放前那一千餘年的時間裏,洪災、旱災、蝗蟲、戰亂加上統治者的剝削,使得白洋淀地區的人民水深火熱,飽受荼毒。災情嚴重時,甚至達到了賣兒女,人相食的地步。即使好年景也難以維持溫飽,正如當地民歌唱的那樣:“提起漁民真是難,無網無棹又無船,打上魚兒不值錢,十斤魚蝦換斤鹽”。那麼新中國成立以後,白洋淀的情況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是不是請安新縣的朋友給談一談。
嘉賓:新中國成立以後,白洋淀地區可以説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各級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各方面的生産都得到了較大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另外,黨和國家對白洋淀的建設更是傾注了大量心血,從1950年起,黨、政、軍領導就經常到白洋淀視察。1972年,針對白洋淀未來的發展,周恩來總理親自確定了“緩洪滯瀝,蓄水灌溉,漁葦生産,綜合利用”的十六字治淀方針。之後,鄧小平、李先念、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先後針對白洋淀的建設、發展、治理等問題進行過重要批示,這些批示對白洋淀今後的發展起到了高屋建瓴的指導作用。1991年,江澤民總書記親自視察了白洋淀,錢其琛、吳邦國、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也先後來到白洋淀視察,給白洋淀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極大的鼓舞。
趙忠祥:一個白洋淀,牽動了那麼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可見白洋淀的重要。我們保護它的責任也是相當重大的。
尹澄清:是的,白洋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風光,豐富的物産。但是如果從戰略的高度來考察,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此看重白洋淀,考慮最多的恐怕還是生態方面的原因。
東方月:好,觀眾朋友們,這期節目又要和大家説再見了。通過這期節目,我們了解了白洋淀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革命傳統文化,以及白洋淀的物産,白洋淀的風光。
趙忠祥:最主要的是我們還了解了白洋淀在生態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我們國家類似白洋淀這樣的湖泊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關愛它們,保護它們,因為只有它們的健康存在,我們人類的生活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