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好,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孫小梅:大家好,歡迎您來到《家園》做客。
趙忠祥:在我們家園的節目當中呢,我們曾經多次為大家介紹過,我們祖國的名山大川,風景名勝,還有很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同時呢我們在我們的節目當中,也給大家介紹過很多植物的品種,比如榕樹,松,菊花,竹子,荷花,那麼今天應大家的要求,我們專門來談一談大家都喜歡的梅花,梅。小梅,今天請你來你知道為什麼嗎?咱們這些主持人當中,經常咱們一起合作的有一位叫做孫小梅的,她的名字當中就帶着這個梅花。
孫小梅:因為我叫了這個小梅,所以看來我這一生都要和梅結下不解之緣了,我記得我小時候,剛剛懂事的時候,我曾經問過我的父母説,為什麼要給我起這個名字,叫小梅,而不叫小紅,小白其它的名字,我的父母説因為他們非常的喜歡梅花,他們希望這個女兒長大之後,不僅能夠像梅花一樣美麗,同時也能夠像梅花有那樣的品格,能夠傲霜鬥雪的面對人生。
趙忠祥:是不是從那以後,你就向這方向努力了?
孫小梅:我想我是一直在努力。
趙忠祥:好,不過今天我們説到梅的時候,我覺得你説你和梅有着不解之緣是因為你的名字,但是咱們在座的嘉賓呢,這位陳老才能稱得起和梅有着一生的不解之緣,我們介紹一下。
孫小梅:對,那麼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今天請來的這位嘉賓,他是來自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陳俊愉老先生。
趙忠祥:陳老呢應該説是研究梅花的世界級的泰斗。
孫小梅:對,他是梅壇泰斗,那麼再給大家介紹接下來的這兩位嘉賓,一位是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者,畫家李燕老師,還有一位是北大中文系的博士生導師傅剛老師。
趙忠祥:還有我們的觀眾朋友們,他們來自北大,來自北林大,還來自武漢東湖梅園,無錫梅園,南京中山林園管理局以及蘇州農院的朋友們,歡迎大家。好,我們就從梅説起吧,小梅雖然你説你的名字有一個梅花,但是我要介紹起梅來,恐怕非陳老莫屬。
孫小梅:對,所以我們今天這個開篇應該由陳老先生開始。
陳俊愉:梅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名花,被我們先民利用,已經有了七千多年的歷史,這在世界植物當中是很突出的,後來因為隨着歷史的變遷,氣候變冷了,梅就從北面往南邊退過來,現在的梅花主要是在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它的分佈非常廣,從喜馬拉雅山的西藏的東南部,沿着長江、雲南、四川、重慶市、貴州,然後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西、江蘇、上海過海到台灣省,現在到今天還有野梅的存在,所以這樣一個名花它的分佈是很廣的。梅的最初被我們的祖先應用是在七千多年以前,梅之所以引入栽培大約是五千年以前,梅花是從果梅裏頭演變過來的,梅花的開始大約是兩千多年以前,所以這些數字都是很值得我們自豪的。
孫小梅:謝謝陳老,謝謝。
趙忠祥:陳老講起梅花不僅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而且看出非常有情感,因為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梅的事業。
孫小梅:他是真正一生和梅結下了不解之緣。
趙忠祥:下面我們應該説是百聞不如一見,請大家看大屏幕。
孫小梅:請看大屏幕。
短片一
廣袤的華夏大地,神奇的西南橫斷山麓的自然生態環境,成為世界梅種屬的發生中心分佈中心和變異中心。這三個中心的融匯,無疑説明中國是梅的故鄉。梅分佈廣泛,我國目前許多山區仍有保存完好的,處於自然環境的梅樹群落。西自西藏東至台灣,南自廣西,北至湖北共有15個省,市,自治區均有自然分佈。垂直分佈多在海拔2500米左右,最高達海拔3300米。中國古老的梅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早在七千多年前,梅就已在中國大地發生和發展,從南北各地的考古發掘中,不斷地傳出可喜的消息。有關梅的最早文字記載當推民間歌謠的匯集《詩經》,寫有“山有佳卉,侯栗侯梅”;《山海經》裏也有“靈山有木多梅”的記載。可見梅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被人們所重視。1966年湖北江陵望山發掘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墓,從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了這些梅核至今完好的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館中,它將梅的歷史推到了2000多年以前。而保存在南京博物院中這些梅核,經專家鑒定似為梅核,它出土於江蘇吳江梅堰鎮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在中原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的梅核,也是新石器時代的,它們將我國梅的歷史,又向前推了六千多年。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梅和我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結下了不解之緣。春秋戰國時期愛梅之風已很盛行,人們不再是單純地採集梅果,而是將目光轉向了枝頭那點點梅花,從中領略梅的清新淡雅.以觀賞為主要目的而栽培的梅花,大致孕育於漢初。從南北朝起,梅被大量地栽培於人的居室附近或成為梅園,自此“梅始以花聞天下”。《蜀都賦》中形容道“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在距今約2000年前,梅花已經應用於美化人們生活環境了。宋代詩人陸凱在荊州折梅賦詩贈送長安好友范曄,留下一段佳話:“折枝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梅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着寄託情感,寓示追求的角色。
孫小梅:好,觀眾朋友在看過了大屏幕之後,現在我們一起回到我們的演播現場,我們大家知道我們中國人自古就愛梅,梅很早就出現在了我們生活當中,就像剛才陳老所説的那樣,梅分成兩種,一種是果梅,一種是花梅,那麼果梅就是我們平常女孩子非常喜歡吃的話梅,烏梅,梅脯,還有什麼酸梅湯之類,這些就是最早的果梅,那麼後來花梅就是果梅經過人工的培育而成之後,形成了當今文人墨客所讚頌的梅花,對嗎陳老?
趙忠祥:陳老剛才還提到了一種鹽梅,鹽梅也是你説的,如今的女士們很喜歡吃的一種果梅的品種,但是在古時候説的這個鹽梅實際上説的是兩種,説的是做飯做菜時候的調味品,一個鹽,一個酸的,就是梅子。
孫小梅: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醋。
趙忠祥:那個時候沒有醋,那梅就代替醋了,比如《書經説命》當中,殷高宗就對他的宰相怎麼説呢,若做和羹,爾唯鹽梅,那意思就是説你這個宰相了不起,實際誇他,不是説把他比成一個梅果,不是這個意思,真是缺不了你,實際上在做,古代在做一種宮廷宴會,或祭祀祖先非常隆重的這種飲食上面,他就離不開兩種,離不開鹽,離不開梅,那麼也就是今天就是離不開醬油,離不開醋就是這麼個意思。
孫小梅:那麼剛才趙老師説,説我們古代人的生活當中離不開梅,那麼我曾經聽説現在在雲南的下關,還有大理一帶那些白族人,至今為止他們在烹調的時候,在燒雞或燉肉的時候,還放一些野生的青梅,據他們説這樣做起來味道更香,而且那個肉更爛。
趙忠祥:是的,咱們從吃的恐怕還得轉向咱們的這種欣賞,既然七千年前梅就已經進入了中國人民的生活當中,那麼七千年以來我們説五千年的文明,應該説跟梅也都有着密切地聯絡的,特別是唐宋以後,尤其是宋以後,那對梅花,作為文人墨客,讚之又讚,寫之又寫。比如宋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詞大家,范成大,范成大他就寫了一個梅譜。
孫小梅:對對對,那個時候好像這部著作應該説是當時中國,乃至於世界的第一部研究梅花的專著了。
趙忠祥:范成大他當時寫梅譜的時候,他是在蘇州這一帶活動的,他自己經過多年的實踐,這種歌咏這種讚嘆,這種尋梅,他發現了12個品種,他寫在梅譜裏面,不要小瞧這12個品種,現在已經600多個品種了,但是他是開先河之人,應該説是在研究梅上他應該説是在學術上是開山鼻祖了。
孫小梅:據我了解,現在業內有這麼一句話,就是説古有范成大,現有陳俊愉,今天我們就非常高興能跟陳老先生坐在一塊。
趙忠祥:是這樣的,因為陳老從1943年就開始,到現在有60年的這種研究梅的這樣歷史了,因此他現在在國際上是一個首屈一指的權威,他寫的《中國梅花》這部著作,如果和范成大的梅譜聯絡起來,應該形成了一個長河,形成了一個潮流,是我們中國梅史上的經典之作。
孫小梅:是,梅花形成相傳到今天,應該説是花繁品貌了,那麼今天來到我們演播現場朋友,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愛梅之人,而且我相信每一個人對梅花也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想大家是不是説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我們請現場的觀眾來發發言。
觀眾:我想問一下,我們在文學作品中和古畫上面看見的,梅花好像都是紅顏色的,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專家,梅花還有沒有其它的顏色,到底有多少種,我想問一下。
觀眾:梅花的顏色是挺豐富的,它除了紅梅以外,據我所知還有白色的江梅,花萼是綠色的綠梅,叫綠萼型吧,還有那個宮粉型的,剛才説的粉紅色。
李燕:過去文人畫梅很少畫紅梅,多半都是畫白梅,還有時候畫墨梅,我們古人認為這個墨不是黑,唐代的畫論上講,運墨而五色具,你這個墨用好了,五色全都在裏邊了,這是我們一種特殊的中華審美觀念,所以就繪畫而言,主體是白梅,但是並不排斥紅梅。比如説畫喜鵲登梅,他就是有諧音來提成一段吉語,就是喜上眉梢的意思,我們一高興眉毛揚起來了,喜上眉梢,往往就畫兩隻喜鵲,底下是紅梅,因為我們中國人覺得這個紅顏色比較喜慶,所以往往在畫喜上眉梢的時候,畫紅梅,還有時候淡淡的點上一點黃蕊,那要過節的時候,你要挂這麼一張中堂,那特別的喜慶,一般那就不畫白梅了。
觀眾:剛才説到了很多梅的品種,好像有一種梅的品種,有個臘梅好像沒有説吧?
陳俊愉:關於梅的名稱國內有很多的誤解,梅花最早的名稱就是梅了,但是臘梅呢在梅譜上,在范成大的梅譜上末尾有一小段是講臘梅,他怎麼説呢,他説臘梅本非梅類,但花期相同,色香亦相近,就是説臘梅和梅有共同之點,是什麼呢?兩個,第一都是冬春之交開花的,第二都是有很好的香味的,這個范成大總結的很科學,臘梅第一是臘梅科,臘梅是個灌木,而梅花是薔薇科,梅花是個喬木,這是第一點。第二點臘梅遍身不管是葉子,不管是枝條,你把它弄碎了都有香味,而梅花只有花香,別的部分枝條葉子都不香,這是第二。第三臘梅基本上只有黃顏色,就是黃顏色濃一點或者淡一點,或者花芯有一點紫的暈,外面是黃的,而梅花呢,有各式各種的顏色,有紅的,有紫的,有粉的,有白的,還有花的,另外還有淡黃的,所以梅花花的顏色幅度變化比臘梅要多得多,最後一點不同就是臘梅的花萼和花瓣它是逐步過渡的,逐步從小的花萼變成瓣花,變成一直到花瓣,黃顏色,金黃色,而梅花呢一般五個花萼,五個萼片,很清楚,是沒有彩色的,是綠顏色的一般來講,也有古銅色的,到了真正的花瓣才是大的,色彩豐富的,所以它是花萼同花瓣是截然分開的,這裡要提醒一下臘梅的臘最初是寫成蟲字旁的,因為它是像蟲臘一樣的臘,范成大梅譜上去查就是寫的蟲字旁。到了明朝開始有肉字旁,也就是月字旁這個臘,因為臘月裏它開花了,所以現在用蟲字旁的臘和肉字旁的臘都可以,那麼當是以用蟲字旁的臘為正體,我解釋完了。
孫小梅:好,謝謝謝謝,剛才聽了陳老的一番解釋之後,趙老師我覺得我叫這個名字真的是白叫了,我覺得長這麼大,第一次才對梅有這麼深的了解,學了這麼多的知識,我相信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知識能夠讓我學到,在這裡我想給現場的觀眾也提一個很小的問題,就是你們知道小梅是一種什麼梅嗎?
趙忠祥:有人知道嗎?
陳俊愉:小梅是梅花的一個變種,它的特點。
孫小梅:那變種還是梅嗎?
陳俊愉:小梅還是梅,過去是外國人定了小梅這個變種,國內我們是解放後在雲南,在四川重新找到了野生的小梅,就是真正的老祖宗的變種,我們找到了,所以這個小梅是有這樣的特點。
孫小梅:看來我也要千里去尋梅了。
陳俊愉:現在把它告訴
孫小梅:小梅
陳俊愉:小梅
趙忠祥:不過你父母給你起小梅的時候不是想到這個品種
陳俊愉:變種
趙忠祥:這個變種,這個小是帶着一種很喜愛你的,很喜愛你,剛才陳教授談起了雲南那一帶梅花,但是我覺得那一帶的梅花什麼樣我真是沒看,我知道一首詩的後兩句騎驢過野橋,獨嘆梅花瘦。
孫小梅:這好像是《三國演義》裏面的一首詩。
趙忠祥:那麼實際上他是踏雪尋梅,如果説到梅的這種艷麗的色彩,在什麼樣的一種襯景下看著它更好看呢,我覺得莫過於在雪中了,真是太美了,白茫茫一片琼樓玉宇的那種玉色,在裏面有紅梅,再送一段暗香撲鼻而來,我想這是多美的景色,這只有在中國才能獨享,那麼正好説的是《三國演義》,那就是在湖北宜昌荊州一帶,這個詩的發生地可能就在這一帶,那麼就是從這兒開始,作為一個起源,才能夠踏雪尋梅,一直往長江下游走去,一直走到南京,走到上海,只有在這一條長江的這個流域,才能有踏雪尋梅這樣一個景觀,為什麼?北方冰天雪地,那時候沒有梅花,你看東三省,到了南方呢?珠江一帶有梅花,但是它很少很少能夠聽説那兒下雪,所以既有梅花又下雪,莫過於這一帶了,因此我剛才提出這兩句詩應該説還是有用意的,就説明在這一帶分佈着我們非常重要的梅的資源,而事實正是中國的四大梅園就是在這個地方。
孫小梅:對,我們中國的四大梅園就分佈在從荊州開始,沿長江這一帶,像東湖的梅園,還有我們無錫的梅園,蘇州的香雪海西山,還有南京的梅花山,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想請大家跟隨我們的攝像機鏡頭,一起到東湖梅園去看一看,請看大屏幕。
短片二:
冬日,江南是一陣陣潮濕濕的冷,而這梅花的身姿,便又悄悄地包裹着春天的希望。
有着悠久歷史的荊楚之地,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而中國古城之標本盤龍城遺似乎在訴説着當年的輝煌。成為大武漢之根和長江文明的歷史見證。當年余伯牙與鐘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演繹了一段琴臺知音的千古絕唱。這裡也是梅花的故鄉之一,至今在神農架,羅田等山區仍然有野梅分佈。明清時候黃鶴樓附近“梅花叢植成林”。從古到今,武漢人愛梅成風,位於東湖景區的磨山梅園便是一處賞梅的佳境。
乍暖還寒,這裡的梅花爭相吐艷,紅的,白的,粉的,綠的,滿園幽香沁人心脾,讓人
心曠神怡。“琼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香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梅花
之美,莫能名狀,難怪白居易有過“曾為梅花醉幾場”的妙趣。你可以在樹前,叢下,林中,
自由地觀賞,亭亭走走,或吟詩,或品香,以領略一番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意境。真乃人間一大幸事。
孫小梅:剛才我們觀眾朋友跟隨我們的攝像機鏡頭,在大屏幕上看到了東湖梅園的梅景,趙老師其實我在很多年以前,我去過東湖的梅園,我想起來了,我就住在梅園裏。我想如果當時知道將來要主持這樣一個節目,當時肯定要做很多的筆記,給各種梅花都照個相,當時我只是記得滿山遍野都是梅花樹,我就在梅花樹下照了一張相而已。
趙忠祥:那就可以了,值得我們羨慕了,因為梅花開的季節就是在乍暖還寒的時候,只有這麼樣一個季節,它並不是一年四季都在怒放的,我們作為一般的游客,作為一般的觀眾能夠領略一番梅花的千姿百態,領略它的這種美感,我覺得已經是一大幸事了,作為我們北方能夠看到的梅花寥寥無幾,而我們往往把它和杏花桃花混同起來,是不是這樣,陳老在你的研究當中,咱們中國人不一定都能夠很好的分辨出梅花來。
陳俊愉:是這樣,因為梅同杏,同桃,同李,這些猛一看都有它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姊妹花,都是同一屬的,因此呢我這裡提醒大家一下,要認識這個梅花有兩個訣竅,第一這個枝條,梅花的枝條是綠顏色的,只有梅花是真正的綠色的枝條,到了結果的時候,梅的那個核,也就是內果皮,上頭有點穴狀的,蜂窩狀的點穴,那個麻麻裂裂,不是光滑的,像杏子李子都是光滑的,而且那個核,梅核上面有點點,像麻子一樣,因此這是不同的,所以梅花雖然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的名花,又是開的很早的,但是很多老百姓對梅花常常把它同杏、桃、李這些相混了,這個我們花卉工作者也有責任,宣傳工作科普工作做的不夠。
趙忠祥:很多人看到美的花應該説是魂牽夢縈的,梅花隨東風,淡淡入我弦,那麼我滿足大家精神上的一種享受,我們請大家欣賞古曲,請天津音樂學院的李樹平先生來給我們談談這首曲子的意境。
孫小梅:好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古曲,《梅花三弄》。
古曲《梅花三弄》
李燕:具體説《梅花三弄》這個樂曲,其作者創作年代,以及當時的創作意圖,至今現在沒有一個定論,不過在《神奇秘譜》的解題裏頭有這樣一段解釋,就是當時的晉桓伊與王子聞,二人聞其名,但是從未相識,一日在路途上相遇了,於是二人就下車,共同探討起來音樂,這時候王子猷就對晉桓伊説,聽説您的笛子吹的非常好,這時候晉桓伊就拿出笛子,為他奏了一首《梅花三弄》,由後人把這首曲子做成了琴曲,那麼這個琴就是我們現在指的這個古琴,因為流傳到現在為止,最著名或者是影響力最大,應該是指的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也叫七弦琴,琴狹長,琴面上有13個圓形標記,叫做徽,用以標記泛音的位置,或者按音位置,曾經有人對用古琴來表現梅花做過這樣一個評價,就是説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看來就是説用這個古琴來表現梅花是最為合適的。那麼這首樂曲全曲有十段,加一個尾聲來構成,在樂曲的第二、四、六段,樂曲在不同的音區使用泛音的演奏手法,對梅花的主題演奏了三次,第一次在高音區,叫上聲弄,第二次在低音區叫下聲弄,第三次在中音區叫游弄,那麼這個《梅花三弄》這個三弄就是由此而來,當然這是當初晉桓伊所演奏笛子曲的時候,也有可能是在不同音區,或者是使用不同的變奏方法,將這個梅花主題演奏了三次,好。
孫小梅:好,謝謝李教授。剛才我們大家通過大屏幕欣賞到了東湖梅園的梅景,同時又欣賞了一段優美的古曲《梅花三弄》,還聽了李教授的一番講述,我的感覺就是四個字,賞心悅目,那麼我由此想起來,我們趙老師是大半個蘇州人,我相信您是蘇州人肯定應該去過蘇州的香雪海了吧?
趙忠祥:你剛才説這大半個我也不知道什麼意思,人家過去説我半個,她給我加大半個,因為我媽媽是蘇州人。
孫小梅:您的太太也是蘇州人,那不就是大半個了嗎?
趙忠祥:大半個,説起來也很慚愧,只是我聽到的是吳噥軟語是家母在我兒時,跟我姨媽她們談話過程當中説的是蘇州話,我還記得(蘇州話)但是那是兒時了,以後我是純粹在北方這樣一個水土條件,這樣一個生態環境當中生長起來的,非常嚮往那種小橋流水的那樣一種景致,但是我很長時間沒有機會能夠去蘇州,到了20世紀70年代的中期,我才有了一次出差的機會,我記得在火車上我就已經做出了幾個詩句,現在還留有腦際當中,就是久慕江南草,孤蘇今日行,醉臥香雪海,笛聲明月樓,當時我想其實很多是杜撰的,因為我醉臥香雪海,我基本不喝酒,談何醉臥呢,而且我説實話,我去了香雪海了,我看到了一望無際的梅林,但是我去的時候是春天,花已經謝掉了,儘管沒有聞到梅花的幽香,沒有看到梅花的千姿百態,但是看到這一片梅林仍然是婀娜多姿,應該説是爭奇鬥艷,那麼一個壯觀的這樣一種自然景觀給我們的是一種震撼,讓我覺得這樣一種植物,傲霜鬥雪我沒有看到,可是我能夠領略到它的那樣一種精神,不管怎麼樣,它仍然代表了我們一種民族的氣質,民族的氣節,給了我非常大的一種震撼。下面我就請我們在場的觀眾朋友和我們電視機前的朋友,一起去香雪海領略它的神韻。
短片三:
崑曲風行過吳越,評彈悠揚於里巷。説不上哪一種形式更能代表着蘇州。蘇州向來以靈秀雅致享譽於江南,在蘇州的鄧尉山及其附近遍地都是梅樹,以梅著稱。宋代淳祐年間,有高士查某在山上種植了大量的梅樹,後來山民受其影響開始以種梅為業並且一發不可收。清代詩人張誠就寫有“望衡千余家,種梅如種谷”的詩句來形容當時種梅業的興旺。每到初春時節,梅花盛開怒放時,滿山盈谷,香氣四溢,勢若雪海,香飄數十里,以至於清代巡撫宋犖讓人在司徒廟西的山崖上,寫下了“香雪海”三個斗大的字,從此名傳天下。相傳乾降皇帝就曾先後六次到鄧尉山探梅賞景,並六賦《鄧尉香雪海歌》的長詩。這塊乾隆詩碑,為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時所作,題為《再疊鄧尉香雪海歌舊韻詩》碑額浮雕,雙龍戲珠中間刻有“御筆”兩字。禦碑崖下斷壁處,赫然可見摩崖石刻“香雪海”三字,即為宋犖當年所題。如果將鄧尉比做香雪海的話,那麼蘇州的西山就可稱做“香雪洋”了,這裡的花農將梅果做為一種産業來發展,當地的果梅加工産品暢銷國內,遠銷日本和東南亞。形成了相對集中的果梅栽培基地,綿延萬畝的梅園成為一片亮麗的梅花海洋。
孫小梅:好,剛才我們一起隨着攝像機的鏡頭,一起走進了武漢的東湖梅園,同時又游覽了蘇州的香雪海,那我想現在是不是請現場的觀眾,哪位再給我們説一説這兩個賞梅勝地的一些故事呢?
觀眾:香雪海這個地方是在蘇州的光福鎮,在鄧尉山的支脈,吾家山上,這個地方為什麼叫鄧尉呢?原來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司徒,就是東漢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他平定天下的時候,他請了鄧禹做他的大使徒,後來他平定了以後,鄧禹他就隱居在光福,因此當地的農民就稱他為光福的山神,也有人稱他為光福的土地神,他當時在光福的時候就種了很多的梅樹,以後在唐朝,宋朝,特別在明清時期,光福的梅樹的發展得很快,這個梅樹發展以後真是叫暗香浮動,梅花如雪,衍亙三十里一片梅花的梅海,清朝的康熙皇帝三次南巡,三次南巡都到了香雪海,而且他都題了詞,當時陪康熙皇帝去的是江西的巡撫,就是宋犖。他寫了香雪海三個大字,那麼香雪海的來源就從此開始。
觀眾:西山也是蘇州的一個探梅重要之地,每到梅花開放之季,一萬兩千余畝的梅花競相開放,非常的壯觀,形成一片海洋,這個西山的梅花主要集中在臨武山,基隆山和時報山等地,剛才大家從大屏幕上看到的一片景象就是從臨武山上俯視的梅園的一片景象。
趙忠祥:感謝兩位我們蘇州老鄉吧,來介紹香雪海,其實剛才我們一起看的是東湖的梅園,香雪海這麼兩處,那四大梅園還有兩處。
孫小梅:還有無錫的梅園和南京的梅花山。
趙忠祥:那我們一起去看看,看看大屏幕。
短片四:
風雅向來是無錫的氣脈,這煙水迷朦的城市,不止是靠鮮蟹活蝦,嫩藕新菱來喂養,暗香浮動的香雪更是這座城市的優雅所在。一走進無錫的梅園,一種清幽典雅,高曠疏達之風撲面而來,梅園是江南著名的賞梅勝地,也是我國最早以梅花為主題,面積最大的梅花專類園。因為是著名的工商業家榮德生老先生所建,所以又稱“榮氏花園”。創始人榮德生老先生“一生低首拜梅花”,他在事業艱難的道路上汲取梅的從容鎮定不畏冰雪的精神,並以開放的襟懷廣交天下賞梅之人,以一座梅園在江南靈秀山水間營造出了一種大氣。當您跟隨我們的鏡頭,上臺階,經平臺,過小橋時,一定會感受到古人“騎驢過野橋,獨嘆梅花瘦”的詩情畫意。進朱門,轉迴廊,踏一腳春光,庭院之中,滿目“玉蝶”紛飛,“綠萼”欲吐,“硃砂”初放。雖然寒意猶在,春畢竟來了。這一個個有情人將終生的祝福,寄託在這情人梅林。這一對對新人將靚影留在多情的梅園,他(她)們將終生無怨無悔。元代文人游宗可的一首“鴛鴦梅”枝頭交頸棲香暖,花底同心結子肥。把有情人的美好祝願寄託在這梅樹上。六朝古都南京名勝眾多,山水秀麗。浩氣長存的中山陵氣勢恢宏,它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而有“六朝金粉”之稱的十里秦淮河波光船影,更是名氣遠揚。梅花山是位於南京的賞梅游覽勝地,南京這座古城與梅也是極有淵源的,南京城南中華門外有個長干里,唐朝李白《長干行》詩中寫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的典故就出自這裡,南京還曾先後出現過梅花巷、梅花草堂、紅梅巷等以梅花命名的街道與房舍。梅花山又叫吳王墳,因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及夫人葬於此而得名。傳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造孝陵時大臣建議把梅花山上的孫權墓搬走,使神道直通墓道,但朱元璋認為孫權也算得一條好漢,讓他留下,給自己看大門吧。從此梅花山才得以保留下來,明孝陵的神道不得不採取了與歷代帝王陵神道不同的做法,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曲折地繞過了梅花山。梅開時節,你看這滿山皆白,人像是墜入了雲海,分不清哪是雲哪是花,閃閃銀波,在山間流光溢彩,奇麗無比。乍暖還寒的初春,南京,這座六朝古都被點點梅花粧扮得春意盎然。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她麗而不嬌,清香雋永,枝幹蒼勁,可謂色香味俱為花之佼佼者,自古被人稱為“花魁”。南京人愛梅,愛她的傲雪怒放,,愛她的謙遜淡泊;南京人愛梅,愛到以梅會友,聚天下梅癡於金陵,共敘梅情。你看這四面八方的人流不論年齡,不論性別,也不論國籍都匯聚在梅樹之下,品梅香四溢,看情暖人間。無論是古時的吟詩作畫,還是今日的歡歌起舞,都表達了人們對梅的喜愛和鍾情。當人們在梅叢下抬首凝望,看到的絕不僅是清新飄逸的花瓣,更是幾千年來積澱於這片土地中的中國梅文。
孫小梅:剛才我們大家通過大屏幕看到了幾個短片,那麼這個短片給我們大家介紹了我國四處的賞梅勝地,我們想請現場的一些觀眾朋友,可不可以在這裡給我們補充一下?好。
觀眾:無錫的梅園是1912年,由無錫人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兩個出資建造的,他們是我國著名的工商業的先驅,是有很大貢獻的人物,在這麼一個地方建造了這麼一座精美的田園,應該説是造福於人民,所以對我們無錫人來講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功績。1954年以後,由榮易仁先生根據榮氏家族的意願,把這個園子捐贈給國家,從此以後,梅園就有了更加廣闊發展的前景。
孫小梅:謝謝,好我們請這位朋友説。
觀眾:在無錫梅園賞梅景點有很多處,我想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著名賞梅景點,就是剛才大家在大屏幕上看到的,就是所謂的天心臺,天心臺位於我們老梅林的中間,香海前面,在梅花盛開的時候,在梅花盛開的時候,滿樹花開像滿天的繁星,有詩句可説,點點梅花造天星,所以這天星臺的名字就叫按照這詩名來起,在天星臺前面有四塊巨大的太湖石,太湖石的造景在我們江南園林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三塊是一字排開,像書法家所寫的福祿壽三個字,寓意當時的造園主人一個美好的祝願和心願,在它前面有一個體現太湖石的瘦透漏皺的一個很好的一塊大石頭,它的石頭高於四米左右,遠看像方丈,近看滿身都有洞,細數有九九八十一個洞,據説當年宋朝的大書法家米芾曾經拜過這個石頭,所以也叫米襄陽拜石。我們曾經試驗過,就在這塊太湖石的下面點燃幾駐香,裊裊青煙將順着這個九九八十一孔冉冉升起,別有情趣,所以説這個地方也是我們梅園最精緻的一個賞梅的地方。
孫小梅:謝謝。好,請這位小姐。
觀眾:在這兒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生對梅花也非常喜愛,早在六七年代初他就曾經到過無錫梅園,當時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他看到滿山遍野的梅花非常高興,而且特別對其中一種,開紫紅色的梅花特別感興趣,他就問花工,這種梅花叫什麼名字,花工就像總理介紹,這種梅花的名字叫骨裏紅,它不僅花是紫紅紫紅色的,而且它枝條內部的木質也是紅色的,周總理聽了之後就非常高興,還饒有興致的親自扒開那小枝的皮看了一下,他就説這花好啊,果真是連骨子裏面都是紅色的,他就説就像我們中國人表裏如一,像周總理這句話真的是意味深長,他不僅是把梅花作為一種花來欣賞,更賦予它人格化了。
觀眾:我給大家説一點我所知道的南京梅花山的歷史,南京的植梅歷史可以追溯到六朝時期,六朝時南京的植梅之風很盛,當時著名的京陵四十八景之一,著名的梅花屋就在我們當今的梅花山附近,六朝以後唐宋元明清歷代,南京的植梅也是經久不衰,1929年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在南京的紫金山建成之後,當時的國民政府就把梅花山批為總理陵園的薔薇花牧區,從此開始了梅花的大量種植,解放後南京人民在此大量植梅,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佔地400余畝,它包括230余品種的13000多株梅花,梅花山現在已經成為了全國著名的賞梅勝地。
觀眾:南京辦梅花節已經七屆了,今年的3月1號,就是2002年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在中山陵廣場開幕的,那麼今年的梅花節的開幕式這個氣勢非常的恢弘,來自全國各地的演出團體有40多個,比如有上海的芭蕾舞表演,有廣東的南獅表演,還有南京的馬燈,還有舞龍表演,還有瀋陽的高蹺,還有陜北的腰鼓,所以整個開幕式上面又有龍,又有獅,又有腰鼓,所以非常的喜慶,另外我們還請來了俄羅斯的歌舞表演,還有就是古巴的巴桑舞,所以還有外國的一些風情舞蹈,也給開幕式的來賓帶來陣陣的喝彩,另外這個開幕式兩千多人的演出它是分成兩塊的,一塊就是舞臺上的演出,另外一塊就在舞臺前面的流動的,歌舞巡游,那麼這個巡游隊伍首先是由60個少女,由彩色的彩帶演出梅花圖案的,人體的彩繪,然後一邊演一邊走進舞臺。另外就是小火車上面,一百個小朋友穿着卡通服裝的,然後坐在小火車上面緩緩地開向舞臺,向來賓還有觀眾拋散吉祥的小馬,因為今年是馬年,另外還有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她是坐在敞開的老爺車,就是紅色的老爺車,緩緩地開到演出臺上面,然後一起越來越好,把這個整個我們開幕式掀起了一個高潮,這個演出完了以後,就是18輛繽紛的花車,然後就從開幕式上面緩緩地走過,然後從中山陵廣場走向梅花山,融入那個梅花山萬株梅樹的花的海洋當中去,所以特別的熱鬧和喜氣。
孫小梅:謝謝,謝謝,剛才這位大姐説的非常非常的好,我覺得她解釋的也非常的詳細,我覺得我們在場的觀眾,即使沒有去過參加南京梅花,覺得仿佛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每一個場景,每一個裝飾,我記得我在1999年也去過南京,去過參加過咱們南京國際梅花節,當時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哪個團體,也不是哪個演員,我記得就是咱們南京的當時游行的花車給我留下印象特別深,而且我記得那些花車是從南京一路開到上海。
趙忠祥:我想中國是一個園林之國,我們國家真的非常多的奇花異草佳木,但是呢我們很多獨有的,特有的這種珍貴的植物,或者這種花卉就被人家外國一些學會,一些協會搶先去登錄了,這個登錄不是二戰當中諾曼底登陸,它是登記和記錄了,作為一種權威的認證,咱們講的這個事兒就好像是,比如説你要寫一本書,或者你開一個商店。
孫小梅:我得先到您那兒。
趙忠祥:您的名字都起好了,比如小梅商店,小梅小傳,比如名字起好了,你正要寫呢,人家外國給你登了,説小梅小傳是在我們這兒,將來你出版發行你得上他那兒去,或者你開店你得讓他允許,這個情況怎麼想也想不通,就是説這個事兒今後我們,我們搞園林的,或者我們搞植物學的,我們很多專家學者一定要非常認真的,別把咱們家的好東西都讓人家搶先給登和錄了,這個事兒我想談這個事兒的時候,我心裏總有一些不平之態。
孫小梅:好在1998年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轉機,也就是説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就是咱們梅花的國際登錄權屬於咱們中國,我想這一切應該歸功於陳俊宇老先生,以及他負責的中國花卉協會的梅花臘梅分會,也就是説以後不管在全國各地的哪一個角度,它有一個新的梅花的品種,他要到咱們中國來登錄。
趙忠祥:只要得到世界的認可,他想向世界推廣,要説正本溯源他得上陳老這兒來。
陳俊愉:我們中國是西方人非常重視的這個各種奇花異草的來源,因此給我們提了一個很好的稱號,叫做世界的園林之母,但是我們很多的奇花異草,我們很多的名木佳構,結果都陸陸續續的被西方和一些其他國家的植物學家,採集家陸陸續續拿走了,比如説現在我們牡丹花很好的,新品種出來了,我們要拿到美國去登錄,蘭花有了新品種,要拿到英國去登錄,一同理,丁香花要拿到加拿大去登錄,山茶花要到澳大利亞登錄,這些重要的花都給國外的一些協會和專家把它,某種程度來講就是瓜分了差不多,我覺得我們中國好的花這麼多,所以做了極大地努力,最後在1998年8月份得到國際園林學會正式的任命,批准成為我們中國第一個,也是到現在唯一的一個植物的品種國際登錄權威,這是世界的梅國際登錄的權威。因為通過這些品種登錄了的品種,它的名稱就全世界都公認了,別人不能來佔用這個名字,也同時澄清了這個市場上和學術上的一些品種的混亂,它也為我們梅花和梅果,果梅走向世界創造了一個重要的窗口,提供了一個基礎的條件。
孫小梅:我想不管是電視機前的朋友也好,還是我們在座的觀眾朋友也好,我想聽到梅花的國際登錄權終於屬於我們中國的時候,我相信大家的反應是一樣,我們都松了一口氣,我想我們再一次把掌聲給陳老先生,以及所有關心梅花,熱愛梅花的人們,謝謝。好親愛的觀眾朋友,接下來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帶着這份輕鬆喜悅的心情,一起來欣賞來自東方歌舞團的青年歌手陳俊華,帶給我們一首好聽的歌曲,《梅花吟》。嶺上梅花開,紅雲挂山崖,莫説冬寂寞,縷縷清香醉心懷,白雪壓枝頭,自有紅顏在,揮手送得嚴冬去,含笑迎春來,啊,揮手送得嚴冬去,含笑迎春來,含笑迎春來。嶺上梅花開,紅雲挂山崖,欲折一支梅,又怕春去不再來,風雨梅花落,丹心土裏埋,催得綠浪滿天涯,大地春如海,啊,催得綠浪滿天涯,大地春如海,大地春如海,春如海。
孫小梅:好,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在今天50分鐘的節目當中,我們不斷地在説梅,説起來真是讓人有一種滿口生香,回味無窮的感覺。
趙忠祥:我們今天我們講了梅的知識,和咱們介紹了四大梅園,同時也欣賞了梅花的那樣一種美麗的姿質,它的形,它的色,我想這個話題是沒説完的,我們下一期將給大家説説它的韻,説説它的神。
孫小梅:好觀眾朋友們,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趙忠祥: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