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ST沈新開,許多投資者都覺得陌生。但説起它的前身,造假上市的ST黎明,不知道的人應該很少。經過資産重組以後,這家公司扭虧為盈,但ST的帽子卻依然戴在頭上,這是什麼原因呢?公司的現狀又究竟如何?請看記者發自瀋陽的最新報道。
在前往ST沈新開之前,記者首先進行了電話聯絡,然而對於記者提出的採訪要求,ST沈新開再三婉拒。受廣大電視觀眾的委託,記者來到了ST沈新開所在地瀋陽。
趙家禎(瀋陽新區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咱們董事會已經研究完了,我肯定不能談(ST)這個事,行不?
行,不談這個事也行,那咱們就談一談公司經營的情況吧!
在攝像機面前,這位董事長不願意發表任何意見。他對記者表示,由於原ST黎明造成的惡劣影響,公司現在只想多做,不想多説;ST的帽子未能摘去,因為,證監會與上交所認為,在2001年年報中,公司收取原大股東黎明集團的資金佔用費731萬元,應當計入非經常性損益,這樣一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就成了負數,而不是年報中披露的210萬元。為了將這一會計處理上的問題搞清楚,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
非經常性損益究竟應該怎麼理解?您覺得ST沈新開向原大股東收取的這筆資金佔用費究竟是不是應該計入非經常性損益?
張連起(薩理德中瑞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所謂非經常性損益,通常有三個特徵。第一,與生産經營管理無關,並且是一次性或者偶然發生;第二,數額比較巨大,足以對利潤産生重大影響;第三,預期未來不會再發生。根據這樣三個標準,我們可以認定,ST沈新開收取的資金佔用費,在2001年年報,應當計入非經常性損益。
ST的帽子是否已經摘去,其實還只是表面現象。對投資者來説,公司的經營有沒有真正扭轉,才是最值得關心的問題。去年8月,瀋陽南科集團成為ST黎明控股股東,隨後置換入渾南熱力總公司、21世紀大廈5到21層寫字樓等資産。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此從服裝行業退出,轉向公用事業與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在瀋陽市渾南新區內,經營熱力供應。
我現在是在規劃供熱面積為730萬平方米的渾南新區2號熱源施工現場,遠處正在興建的建築群,則是即將遷入新區的瀋陽工業學院的新校址。從今年年底開始,它的熱力供應,就將由2號熱源負責。
由ST沈新開負責建設的2號熱源,全部建成需投入兩億多元,屆時按照每平方米23元的現行價格,每年可收取1.68億元的採暖費收入。而現在已經投入使用的1號熱源,位於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規劃供熱面積550萬平方米,預計每年可收取採暖費1.26億元。
除了熱力供應,能夠幫助ST沈新開獲得主營收入的另一張王牌是土地整理開發。去年底,公司從大股東手中受讓了已整理土地200畝,隨後對外出售100畝,獲得了1438萬元的利潤。據悉,公司正在與有關客戶洽談,擬對另外的100畝土地進行轉讓或開發。
由於未能在今年撤銷特別處理,按照有關規定,ST沈新開只能在明年再次提出申請。我們希望在2002年年報出臺的時候,瀋陽新開能夠憑藉良好的業績,交出一份無可爭議的年報,從而順理成章的與ST告別。
《今日證券》記者 王飛 王其勇 瀋陽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