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 楠
嘉 賓:吳曉求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證券》。以下的節目我們請到的嘉賓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博士,你好,歡迎你來到我們的演播室,今天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際上合格境外投資者的英文縮寫就是QFII,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個究竟什麼是QFII。
QFII是合格的境外投資者制度的簡稱,具體是指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一定限制範圍內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並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專門帳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的一種市場開放模式。
而與QFII相對的就是QDII,是指在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國家和地區,允許本地投資者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制度。
主持人:市場期盼已久的QFII終於出臺,這對於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意義呢?為此我們連線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程兵博士,你好,你認為實施QFII 對我們的證券市場具有哪些重要的意義呢?
程兵(中國科學院金融避險對策組副組長):
“它有這麼幾點意義:第一,QFII是機構投資者的一個手段,它可以包括通過合資、全資基金公司或通過證券公司的資産管理方式進行;第二,它在於倡導一個健康的投資理念,這包括它可以選擇一批質地非常優良的上市公司長期持有、或者直接進行指數型的投資,這是它的第二個意義;第三個意義我們知道資本市場是社會資源最優配置的一個手段,那麼QFII 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它對於交易價格的發現和控制流動性風險這都是非常好的一個手段。第四,QFII 帶來的錢轉換為人民幣以後是資本市場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增量資金,這對中國證券市場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利好消息。”
主持人:好的,感謝程博士。那麼吳教授你對QFII 出臺對中國證券市場産生的意義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吳曉求:我看QFII很重要的是一種政策的信號,它表明中國的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在加大,步伐也在加快。我們去年年底加入WTO的時候在中國證券行業中制度的開放方面,承諾只是對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開放。外資參股中國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算不算?當時並沒有承諾我們在多長時間內對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進行開放,最近一週我們加大了開放的力度。首先在週一的時候宣佈了銀行發佈的一個規定,有些上市公司的國家股和法人股可以向外商轉讓,這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定,這個轉讓主要是一個非流通股的轉讓。今天我們又發佈了QFII ,境外合格的機構投資者可以購買中國A股的流通股,這兩個規定表明中國制度上開放的力度已經加大,這是一個。第二通過QFII的這種體制,我想能夠為中國市場的投資理念創造一種很好的環境。第三個很重要的意義它可以為中國資本項目的可兌換起借鑒作用。第四個意義它可以使得我們市場的流動性得到保持。所以這四個方面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吳教授你認為週一出臺的這個規定和今天出臺的這個辦法它們之間有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絡,對整個的A股市場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吳曉求:如果説它們的內在目的主要是表明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以及進一步加快這個步驟,它們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週一這個規定主要是它要開放中國的非流通市場,這樣對中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及對國有資本退市機制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的,而QFII 對流通市場來講,主要是能夠恢復我們流通市場的流通性,同時能夠增強投資者信心,使得我們投資人要恢復到一個正常軌道中來。
主持人:你認為還有助於一個長期或者價值投資理念的豎立,我們注意今天出臺的QFII 細則中有很多地方是可圈可點的,其中比如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的認定,還有投資的管理資本運作等等,我們想了解中國證監會和銀行做出相關的規定主要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吳曉求:在整個中國金融體系中,資本市場所佔的比重是越來越重要了,而且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對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方面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從78年改革開放以來到上個世紀末、到200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有個非常大的力量,是銀行企業推動我們整個中國金融的增長。進入到新的世紀以來整個經濟增長的方式以及增長動力的來源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來自金融體系的變化,我個人認為以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將慢慢地依靠資本市場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主要在這個大的格局下,所以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實際上是我們中國整個金融發展戰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主持人:台灣也曾經非常成功的推出QFII,如果兩個細則相比的話你認為有什麼不同呢?
吳曉求:我們推出QFII 實際上是在我們的國際化、對外開放方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的安排,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我們在制定這個規則的時候應該説吸收了台灣地區和韓國的一些經驗和做法。用台灣的做法來比,我們對境外合格投資者的門檻相比較來説比它當年的要高,因為台灣的市場開放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引入QFII 是它的第二個階段,它當時是1990開始引入QFII這種體制,當時比如對保險公司管理證券資産的規模的限制是30億美元,我們今天規定是要達到100億美元,尤其是境外的保險公司參與中國的B股市場進行投資,對證券公司和管理商業銀行這個限制大概也是這樣的,要達到100億美元,應該説門檻是相對比較高的。政府對我們證券監管採取審慎的原則,因為我們想通過這樣一個規則把國外非常優秀的機構投資者吸引到中國市場中來,以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主持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會不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的積極性呢?
吳曉求:這就要看境外的機構投資者它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的發展,據我個人來理解中國只少在20年之內會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資本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晴雨錶也會得到相應的發展。這個成長的速度我始終確信會超過所有的國家,是名列前茅的。如果你做到有信用,境外的機構投資者就會進入。因為QFII 也是一個長期的政策導向,我們很難指望明天、或一個月以內、一個月以後就會有多少資金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它不是這樣的,因為它在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之前,這個國外合格的機構投資者它都要進行秘密的評估,這個評估我想它主要是要在這幾個方面:一個就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成長性,以及它的風險來源、風險結構,它進行評估,你的風險來自什麼地方,這是一個;第二個,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以及它的行業分佈開始進行評估,因為它首先要對整個宏觀方面分析之後,最後的投資都要落實到具體的股票上,第三就是它對中國已經上市的1200多家上市公司再進行評估,就是把我們認為有投資價值的和比較傳統的基金組合的投資;所以任何一個境外的機構投資者它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我想它都要做三個方面的評估。
主持人:你剛才也提到資金介入到中國市場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你認為從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現狀來看,引起境外投資者的疑慮的地方主要是在哪兒?
吳曉求:我想這個疑慮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對中國資本市場基礎價格的判斷,因為我們基礎價格和當年的台灣、和當年的韓國還是不一樣的,我們有2/3股票實際上是不流通的,1/3流通,這個2/3不流通,這裡面將會衍生出很多風險出來。第二對我們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制度以及市場的透明度,還有上市公司的業績,我想它們也會比較擔憂,尤其是我們對信息披露的監管,我們這個監管能不能達到市場目標,使它們投資,我想這兩個方面是它們可能會引起注意的。
主持人:非常感謝吳教授給我們進行的分析。正如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涂光紹今天在杭州的會議上指出的那樣,在我國當前向新經濟制度轉軌的市場特徵下,證券市場的發展需要不斷地注入新的動力,而動力正是來自改革開放,當前中國經濟不僅健康迅猛的發展,而且正在逐步的融入世界經濟,證券市場不僅吸納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活力,同時也吸納世界經濟發展中的活力,把各種資源優勢,注入到我國資本市場當中去,給市場提供新的動力。外資並購以及引入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就是證券業服務乃至證券市場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我國證券市場將通過改革開放,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證券市場必將進一步穩定地發展,我們對此也是充滿了信心。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的節目,主持人李楠祝你晚安,我們再次節目再見。
|